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艺术资讯 >> 人物纪事 >> 正文  
痴迷篆刻的周威涛:方寸虽小乾坤大
来源:威海日报    时间:07-05-10 08:34:51    浏览:

  周威涛擦拭双手,弓下腰小心翼翼地捧起书架上的一方栗色的“寿山石”石章,眼睛里流露出无限的爱意。“名贵的石头都是‘天物’,欣赏她们你要弯下身子,尽量靠近地面,防止滑落。”捧着石章,周威涛像孩子似的痴迷。

  周威涛的“不二轩”收藏室,桌子上,架子上,满眼都是石头、书法和篆刻作品,而床上是半床书籍。周威涛广泛涉猎战国至近现代玺印,以及金文、诏版、权量、封泥、瓦当、砖文、明清名家碑帖篆书等。他的篆刻,取法秦汉,汲取明清、现代名家精粹,形成了白文印厚实凝重、雍容古朴,朱文印洒脱清新、刚柔并济的印风,制印静中有动、正中见奇,平淡中有巧思。

  周威涛从小习书篆印,并终有所成。他的《二十四诗品印存》、《嘉言禅语印汇》等作品多次入选中国书协、西泠印社等专业学术团体评展;《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印谱》获“2006中韩(威海)文化艺术交流展”创作类最高奖;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省、市的书法展览,并在《书法报》、《书法导报》、《书法》等专业报刊发表;篆刻作品被国内多位书画名家采用。

  有人说,篆刻是“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但在这“方寸之地”上“雕虫”,它包含的学问却不少。周威涛坦言,学好篆刻需要有书画功底,而且还得具备文学、艺术设计、考古等方面的知识。

     周威涛在童年时代就接触了大量的古典书籍,《三希堂法帖》、《快雪堂法帖》、《芥子园画传》等作品是他的启蒙老师。13岁那年,怀着浓厚兴趣的他开始正规临帖,入门范本是被誉为“楷书之极则”的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文,随后他便在省级书法比赛中荣获二等奖。良好的古文学、考古、书法知识基础,为周威涛篆刻铺平了道路。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历代法帖中精美的考藏印章引起了他的好奇,特别是古书中有关甲骨文、铭文、鼎文、大小篆的文献,他更是细细品读、琢磨。在学习古代篆刻的同时,他还学习了吴昌硕、齐白石等篆刻家的作品,“临摹习书,握刀刻印,这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周威涛说。

  周威涛是个甘于寂寞的人。当前,从事绘画、书法和雕塑的人很多,但搞篆刻的人却很少。在许多人看来,从事篆刻辛苦且费时,成名很难;而且印章点缀书画作品一角,充其量是“绿叶一片”,书画家扬名了,但制印章者却默默无闻。周威涛却不这么认为。他说:“打磨印章的过程就是磨砺心志的过程。浮躁、烦恼,在运转的刻刀和篆笔中消磨殆尽,心智在感悟中超越,传统文化在我的刻刀下传承。”在多年的刻苦学习和用心研习感悟中,他的篆刻逐步刻出了神韵和自己的风格。“游刃有余”是对他用刀的真实写照,冲、切、披、削,不同的意境,各异的刀法,无论苍茫斑驳的古玺、秦汉印还是飘逸雅致的鸟虫印、元朱文,在周威涛的刀笔之下,半个小时即跃然眼前。他在印章边款的设计中,开创性地运用汉画像石、北朝佛造像等艺术元素,极大地丰富了边款的表现形式。

编辑:小路  作者:佚名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外,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我站点的文章,非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版权归本站和作者共有。 免责声明:对于本站会员发布的文章、评论、留言等所引起的纠纷,皆由其作者承担,本站不承担任何相关及连带责任。
最新更新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