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艺术资讯 >> 人物纪事 >> 正文  
屠杰:为有艺术惊海内
来源:海峡都市报社    时间:07-05-18 09:08:24    浏览:

    2010年世博会上,要展现既精深又普及,既历史又现代的中国文化,一个与时俱进的有着生命活力的中国文化。说白了,就是让人一看就知道的中国文化。

  一星期前,我又一次站在了“历史老人”面前,惊讶地看着紫檀雕塑大师屠杰刚刚杀青的惊世巨作:一尊高达2.7米、重逾3吨的万年紫檀木雕“道德天尊——老子立像”。凝神注目中,仿佛时间隧道一下穿越了2758年,老君伴随一团紫气飘忽东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一是道,二是德,三是修道,四是行道……”

  尼采曾说:“艺术世界的构成有两种精神,一是‘梦’,梦的境界是无数的形象(如雕刻);一是‘醉’,醉的境界是无比的豪情(如音乐)。也就是这“梦”与“醉”,使得屠杰那装满无数形象的睿智大脑中,不断地产生出艺术“菲林”。

  记得2005年春节前,也就是在屠杰的这间创意工作室,我见到了万师之表“孔子”立像,正准备启程送往联合国。我在文汇报《近距离》上发表了长篇文章。仅仅时隔700多天,百家之祖“老子”立像又空灵飘来。艺术家激情喷发时,的确让人不可思议,从紫檀雕塑代表作《世纪观音——千手观音》、《世纪龙舟》再到《济困之公》、《孔子》,十几年间,屠杰接连甩出大手笔。

  站立在屠杰工作室里的“老子”满面红光,脸色慈祥,纹理清晰的长眉下,丹凤眼笑成了一条线,长长的褐色胡须随风飘动,身上明黄色长袍上的圆寿字非常显眼,他的“天人合一”思想,似乎在那指天指地的手势中凸现。伟岸的身影,肃穆的神情,端庄的神态,蕴涵着不歇的生命。

  此时的屠杰,俨然是个雕刻“工人”,身着深蓝色的工作服,手中拿着刻刀,额头上沁出了细微的汗珠,他习惯性地用手臂擦汗。那模样,使人往往忽略,这是一个“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艺术家。

  我们开始了无拘无束的长谈。

  新民周刊:屠先生,是什么意念促使着你在创作了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人物孔子后,又创作了百家之祖老子?

  屠杰:众所周知,老子是人类精神先知,世界哲学之父,中国百家之祖。他的《道德经》,是中华民族高度理性思维的集中体现,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核,是中国第一部“哲学全书”。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其名著《中国科技史》中说:“无论如何,儒家和道家至今仍构成中国思想的背景,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而在文学艺术领域,老子“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已成为艺术创作中的最高境界。

  继承、传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觉得自己责无旁贷。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就产生了要创作“三教”(孔子、释子、老子)、“三公”(济公、关公、包公)以及其他民族英雄的创意,只是我这人习惯于只做不说。

  而创作老子立像,我觉得现在时机成熟了,在当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时代背景下,我的意念是,用静态艺术形式,寄寓一种“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责任感、社会尊道贵德、国家进步昌盛”的民族精神。

  新民周刊:听说,这尊立像将在9月捐赠给千年道教名观上海浦东“老君阁”。你为什么不将它留在中国紫檀文化研究院作镇院之宝?

  屠杰:首先我以为,艺术家往往倾向以“形式”为艺术的基本,因为他们的使命是将生命表现于形式之中。艺术的价值就在呈现人类的文化生活中,让人人可以普遍地、时时地享受。我从事着紫檀雕塑事业,你知道,古木的自然生命从它离土后便终结了,但是用优秀的华夏艺术生命予以延续,它又活了。正因为这样,我的作品无论价值多大,都将捐给社会。

  其次,老子立像捐赠给上海浦东道观,一是因为想为上海的文化建设做一点事;二是因为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我应该有所作为。

  我是搞中国传统文化的人,越搞越觉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无边无际。就拿有着两千年历史的道教来说,它是真正的中国本土宗教,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曾援引包括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杰出命题在内的中国古代的无神论思想去反对基督神学。而黑格尔认为,中国古代只有一位哲学家,那就是老子。他说老子的“道”乃是“一切事物存在的理性基础”。因此,老子的《道德经》的思想影响非常深远,它在世界上普及的程度仅次于《圣经》和《共产党宣言》。

  老子立像作为中国上海2010世博会的文化衍生艺术品,我希望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

  新民周刊:现在世界上,生长了几千年以上的紫檀木已近绝迹,听说你用于老子立像的材质极为珍稀,直径就有1.5米,长达3.2米,这根紫檀木有何来历?

  屠杰:这根古木,是我在上世纪90年代初赴印度考察时,在印度的东北地区离迪斯布尔小镇尚有百余公里的一座衰败荒芜的古庙中发现的。当时,我在断垣残壁的大殿里看到矗立着东西两根挺拔壮硕的楹柱,高约6米左右。我抹去厚厚的积尘,用力擦拭后,显出其沉穆的深褐色。经仔细察看,竟然是紫檀木立柱,我欣喜万分。第二年,我再赴印度,倾囊中所有,买下了这两根楹柱和其他一批珍稀木料。然后用了原始工具,费力地从山上一根根溜索而下。我自己亲自督运。

  好不容易装上船,没想到,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上又有一场惊险等待着我。那天午后,天气突变,雷声震耳,狂风大作,暴雨骤降,午后天色如同夜晚,船在风浪中激烈地摇晃,装在后甲板上的巨大木料虽经捆扎,钢索发出了近乎崩裂的巨响,一船人惊恐万分,一片混乱。这时,我双手紧紧抓住甲板上的一根横杆,发现身边的两位印中友协的朋友也紧挨着我,他们似乎在吟诵着什么,也许是在祈求上苍保佑。我们共同静心屏气、闭上双眼,期待着危难的消逝。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雨停云开,危机过去了。现在,我只要一想起这段经历,还是心有余悸。

  那次经历,也使我认识到,人在十分危难的时刻,渴望着别人的帮助,因此,我要我的刻刀,我的创意、创作出感人的艺术精品,让来之不易的紫檀古木成为艺术珍品,永久留于后世。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木子  作者:佚名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外,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我站点的文章,非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版权归本站和作者共有。 免责声明:对于本站会员发布的文章、评论、留言等所引起的纠纷,皆由其作者承担,本站不承担任何相关及连带责任。
最新更新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