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鸿飞一字胡须、叼着烟斗、西装笔挺
《举重队的工作人员》
《翡女人》
《吻》
许鸿飞,广东阳江人,生于1963年,199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为广州雕塑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以“肥女人”系列雕塑作品闻名海内外。去年,他曾带“肥女人”在悉尼、墨尔本等世界名城巡回办个展。
这个瘦小的中国雕塑家,之所以广为人识,很大程度得归功于他的“肥女人”。特别是这几年,他大胆地把“肥女人”变成“翡女人”,让原本平静的本土雕塑之湖,泛起阵阵涟漪。
许鸿飞似乎更出名了,随之而来的却是业界的各种骂声———“博出位”、“没深度”、“只懂赚钱”。人们很难理解,这个“体制内”的雕塑家,仍旧我行我素,频频高调办展。
上周五,许鸿飞获颁文化部“2013年度文化部优秀专家”,成为广州唯一当选代表。即便是在官方安排的媒体见面会上,他依然要面对质疑声。
一块瑕疵 他抡锤砸了作品
5日,媒体见面会在许鸿飞的石磨坊里进行。刚步入此地,以为进了工厂,几名技工正蹲在门口敲打着大块“肥女人”铸铜,打磨机发出刺耳的声音。这批雕塑作品将于9日前空运至法国巴黎,在卢浮宫展出。
走进石磨坊,池塘、植物、红酒瓶、石磨茶台。50岁的许鸿飞靠在椅子上:一字胡须、叼着烟斗、西装笔挺、全身名牌。
有媒体曾经形容,许鸿飞不善言谈。采访现场,有记者问他,已经这么出名了,为什么还到处办个展。他想了想说,“我没有什么想法,也没有什么目的”。在回答好几个问题时,他都重复这句话。
然而,当采访结束,私下聊天之时,许鸿飞会变得侃侃而谈,讲述他一场又一场的世界展览。他曾说,当初如果不做雕塑,可能最适合的是“栋笃笑”。“我最怕在大众面前讲话,尤其是官话、客套话。但和相熟的人,我可以说一整天笑话。”
许鸿飞身边的工作人员,常常拿他2年前拍的纪录片中一幕进行调侃。镜头中,许鸿飞的雕塑技工们正围着一座即将完工的作品激烈争吵,许觉得雕塑有一块瑕疵,不能用,而工人们则觉得时间紧张,作品已成型,没有任何改变的余地。工人都反问许,“你想怎么办?”许一声不响就拿起身边的锤子,直接将雕塑砸成碎片。
也许这部纪录片有夸张和渲染的成分,但工作人员们回忆,类似的砸碎成品的场景是真实出现过的。这就是许鸿飞对艺术的态度。
西征巴黎 一天参展成本100万
去年,许鸿飞带着他18尊“肥女人”,展开了浩荡的世界巡回展。近50人的随团,入住酒店都挂上欢迎横幅。为了拍好巡展的纪录片,他还租飞机、游艇,像拍国际大片那样。于是,有评论家说许鸿飞善于炒作,只懂赚钱。
“你认为用这种方式办个人展览,能获得什么呢?其实什么也没拿到,反而是在不停地投入!”他举例说,在本周即将开幕的巴黎卢浮宫展预算中,除去运输、过关、安保和工作人员的工资支出,每天的参展成本就超过100万元人民币。所有的费用,都由他个人承担。
“这样高的成本,如果没有真正的艺术,即使再有钱,敢如此炒作吗?炒一两次可能行,三次、四次呢?”许鸿飞说,10多年前,他已开始将作品推出市场。“当时的价格并不高,到现在有一个稳步提升的过程”。因此,他要不停地进步不停地突破,要对得起收藏拥有他作品的人。
有人问过他,宁愿作品被卖出高价,还是被博物馆收藏。他的想法是,“雕塑家的理想当然是作品被博物馆收藏,但不能坐在家里等博物馆收藏,平时还得做事,还要运作”。
许鸿飞甚至认为,艺术家首先得有经济实力,才能自由地追求艺术。“很多人因为经费原因,不能独立办个展,必须要向政府申请基金,或是依附于某个画廊,这样多多少少会受到限制和束缚。艺术应该是高度的自由,没有资金哪里能行”。
争议院长 开着宝马玩艺术
身为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属于“体制内”的雕塑家。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许鸿飞与许多“体制内”的雕塑家不同,很少出席政府活动,参与官方项目,参加国内评奖。
当初为何会当上雕塑院院长?许鸿飞解释,是为了“争一口气”才去竞聘的。当时,雕塑院希望引入新的观念和模式搞活经济。“其实,我最怕开大会,尤其是带着官腔讲话,一直很犹豫。”
当时广州雕塑院的老领导找过许鸿飞谈话,说很多人对他不服,只会忙着挣钱。“我听了,态度马上强硬起来,说一定要当好副院长给他们看看,看到底我行不行。”于是,他顺利当上副院长,到现在已是院长。
当初,黄永玉是第一个反对他当雕塑院院长的。黄永玉说,当了一把手,就没那么多个人时间支配了。如今看来,许鸿飞并没有因为当了院长,就“绑手绑脚”。他开着自己的宝马,在私人工作室里创作自己的“肥女人”。
有人公开批评,看了他的“肥女人”,一笑就过去了,作品缺乏深度和思考。他说,快乐是艺术需要表达的,很多人以为这样就不够深度,其实大家都扮深沉,导致“假、大、空”泛滥,现在很多展览都看不懂。
有记者很“严肃”地问他,艺术是什么?他的回答是,“艺术就是玩。”
表达广州“肥女人”传递自信
春节快到了,政府部门向许鸿飞提出,希望将他的“肥女人”雕塑放在新年花市中,主打展出。他们提出,要拨给许3万多元经费,再派几个安保人员,24小时守护雕塑。
他调侃,“光是一件大型雕塑的运输费就得7000多元,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毕竟有限”。然而,无论政府是否出资支持,他都乐意参与新年花市的展览。“我希望自己的作品是接地气的,有本土情调的”。
去年,当许鸿飞的“肥女人”远赴悉尼、西西里、托斯卡纳,许多当地人多被那些可爱、自信、幸福的肥女人所感染,纷纷模仿雕像的动作拍照。通过他的雕塑,一些外国人也改变了对中国的陈旧印象。
“他们很惊讶,中国的艺术不是严肃、保守、没有笑容的吗,怎么可以这样。他们更想不到,创作‘肥女人’的艺术家来自广州”。许鸿飞说,不少外国人听说过北京、上海、香港,但对于广州还是陌生的。他常常用“香港的旁边”来介绍广州。“看我的作品,他们也许会想象,广州是个漂亮的地方”。
许鸿飞即将在巴黎罗浮宫举办的个展,主题名为《花落岭南》,缝纫机、自行车等一些岭南生活元素,都将融入其中。他希望,让雕塑更亲近、更轻松,成为一座城市的个性标签。
采写:南都记者 李晓瑛 实习生 黄晓丹
摄影:实习生 宋福亮 南都记者 孙俊彬 (部分为受访者供图 南方日报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