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越来越成熟,收藏群体正在不断扩大,然而日渐繁荣的艺术品市场几乎被绘画艺术所独享,作为另一项重要造型语言的艺术——架上雕塑,一直都是艺术市场上的陪衬角色,成交鲜见,但目前,这种冷冻状态似乎有了松动的迹象。业内专家表示,在目前普遍价位较低的情况下,如果有勇气进入市场,回报将会非常可观。
雕塑艺委会欲打造展示平台
今年,广东美协成立了新一届的雕塑艺委会,设置专门的策展机构,负责策划和组织专业雕塑展览。据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广东雕塑艺委会秘书长林国耀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城雕和架上雕塑的创作都十分活跃,但由于专业的雕塑展览很少,缺乏展示平台,难以引起画廊和收藏家的关注。因此,新一届的雕塑艺委会今后将致力于打造展示平台,希望能够促进广东地区架上雕塑艺术的发展。据了解,艺委会正在筹备一个名为“广东雕塑大展”的大型展览展览,结束后,还计划挑选当中优秀的作品进行巡展,其他的大型雕塑展览活动也将陆续展开。
雕塑收藏尚处黎明时代
据了解,国内的雕塑收藏市场从来没有形成规模,从全国来看,目前都还集中在几个青年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身上,而老一辈的雕塑家如潘鹤、梁明诚等,还拥有大量的优秀作品没有进入市场,可以说真正的市场还没有启动。广州雕塑院院长俞畅表示,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国内外雕塑收藏已在逐渐展开,譬如他从一些铸造厂了解到,近几年来铸造小型雕塑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但可能由于市场尚未规范,这些小型雕塑大都未经过市场环节就被私人收藏了。赏珍堂负责人黄耀忠也表示,从近两年拍卖情况看,参拍的雕塑作品虽不多,但数量和价格却在逐步上涨。而他自己经营的画廊今年下半年就会推出一个雕塑展。
行家普遍认为,正是在这种市场方始举步的情形下,收藏前景才更为可观,现在正是进入的契机。
收藏指引
数量越少价值越高
按国际惯例,雕塑作品10件以内都视为原作。进入市场的雕塑作品,如果是通过机构代理,通常会签有数量保证协议,每件作品都应注明是第几件,一旦到达规定数量,艺术家就必须当众把模具毁掉。一般来说,翻模的数量越少,作品的价值就越高。
风险提示
三大原因制约行情
广州嘉德杨璐认为,三大原因制约了架上雕塑的市场行情,一是藏家收藏“独此一件”的传统心理,导致对可复制的雕塑作品的不感冒,二是因为制作成本相对较高,架上雕塑价格往往没有想象中便宜,也没有像字画一样有可操作强的成熟的市场价格和参考行情,这意味着,藏家往往需要更有眼光,三是因为雕塑家因可接城雕等工程,经济上大多富有,小件的雕塑作品多被小圈子中人收藏,难以流入市场,流通的渠道也远不如画作畅顺。
短期获利并不现实
著名策展人,本身也是架上雕塑藏家的李钢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从平面走向立体是很自然的事,架上雕塑行情启动也是迟早的事,但什么时候启动?以目前的情况看,还不好说,这意味着,收藏者如果希望通过投资雕塑作品短期获得较可观的回报,并不现实。但有一点可以坚信,那就是现在入市的未来“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