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沙龙 >> 时事点评 >> 正文
评论:恶搞遇难同胞雕像不只是道德缺失
来源:    时间:14-12-19 15:15:52    浏览:

    这两天,一组拍摄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外的照片,引发众怒。图中,两名身着T恤的年轻男子,摆出各种“不雅”姿势,与纪念馆外的群雕合影。3天来,转发量过千,很多人评论“无知”“太过分了”“亵渎亡魂”。(12月17日《法制晚报》)

  一些年轻人对在旅游景点的嬉戏恶搞早已习惯成自然,所以他们即便是身处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之类的庄重肃穆之地,也丝毫不敛浮躁放荡之心。然而,此等镌刻历史、铭记国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岂如一般性的人文名胜?恶搞遇难同胞雕像,无异于是在调侃民族屈辱史,玷污死难者亡灵,亵渎亿万国人情感,可称丑行劣迹。

    两名身着T恤的年轻男子,在再现手足同胞惨遭日寇暴行蹂躏苦难情景的群雕塑像中摆出的各种“不雅”姿势,人们对此很难简单用“不文明”去评价,所以,引发全民义愤当属意料之中。要知道,即便是涉事者果真对那段腥风血雨的悲惨历史一无所知,可作为华夏子孙的一员,只要稍具慈爱怜悯良知,目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字样,看懂“一个少年背着被炸死的奶奶逃难”的雕塑寓意,都恐难以表露出嬉皮笑脸的模样。由此解读,恶搞遇难同胞雕像不只是“无知”,简直就是“无良”、“无耻”。即对人类的灾难冷漠无情,对逝者的生命缺失基本的尊重与敬畏。

    围观恶搞遇难同胞雕像的咄咄怪事,人们不能不反思国民教育存在的现实短板,即在一些地方,国情教育、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缺位。而这种“教育”则应该是深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全覆盖的“大教育”。诚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邱建新所言,青年人做出这些不妥的举动,首先毫无疑问是教育问题,“这既包含学校教育、也有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他们无视厚重历史话题,以为是个性张扬,实际却是无知和浅薄。”而“入心”、“入脑”更需彰显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

    不可忽视的是,有些地方在实施“爱国主义”、“民族振兴”、“理想信念”等正能量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应景作秀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爱国主义教育徒有虚表,难以渗入骨髓,民族认同感也会受到冲击。以两位“恶搞”青年为例,如果不是对爱国主义教育本就不上心,怎会对如此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剧浑然不觉?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爱国主义不仅是每一位国人必须具备的素质认知,更是作为黄皮肤、黑眼睛的炎黄子孙不可逆的民族基因,其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且至关重要。只有将爱国主义的国民教育渗透于包括学校、家庭、旅行社在内的社会各方面,并且对有辱国家尊严、亵渎民族情感的劣行严肃对待,恶搞遇难同胞雕像之类的丑剧才能得到遏制。张玉胜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小路  作者: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外,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我站点的文章,非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版权归本站和作者共有。 免责声明:对于本站会员发布的文章、评论、留言等所引起的纠纷,皆由其作者承担,本站不承担任何相关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