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沙龙 >> 艺术论文 >> 正文  
山环水抱铸诗魂----乐山沙湾郭沫若铜像创作意向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07-04-17 15:15:17    浏览:

山环水抱铸诗魂

                              --乐山沙湾郭沫若铜像创作意向

    郭沫若铜像,高3.6m,基座高2m,诗词书法石阵展开长度33.6m,1986—1987年创作加工,1990年安装并塑石刻诗,立于郭沫若故乡---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的滨河绿带内,面对城市主干道,背靠东山和大渡河。

    抗战时期,郭沫若创作爱国历史剧《屈原》。冬夜,沫若揉着因奋笔疾书而有些麻木的手腕,披衣伫立,凝神眺望。山城重庆,夜色朦胧,万家灯火,闪烁明灭。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屈原蒙冤的无比悲愤与剧作者胸中的爱国激情纵横交织,正在酝酿成不朽的爱国诗篇“雷电颂”。

    历史剧《屈原》溶古今中外文化于一炉,写实与写意并用,借题发挥,振聋发聩,集中体现了他的爱国激情和稀世才华。这坐雕塑总共作了九个泥稿,放大第八个泥稿时,从塑料袋中倒出随手挤捏的泥团,突然发现这堆乱泥倒活像一个正在思考的郭沫若,比前面那些比较写实的泥稿更有整体的气势,更有中国画的写意味道,又像现代建筑一样的简洁、大方,随即顺势整理,略作头部和双手,即成定稿。放大时以写实的手法着力塑造他那充满智慧和激情的头颅与笔走龙蛇的右手,其余部分一律删繁就简,重神韵气势而不求完美。也许这才更像郭沫若的文章特色和传奇人生吧!

    铜像加工完成后,原定安放地已被占用,乘机换到正在修建的滨河路上,但原规划中能放雕塑的位置却在丁字路口中间,不仅地块狭窄,四面车流,并与江边绿带隔绝。既妨碍交通,又不便观赏。最后说服甲方修改规划,将弧形道路的顶端拉平内移,既方便了交通,还节省出土地在江边形成一个球冠形的绿地来放置雕塑,又增塑了十二个大小形态各异的盘石,构成一组高低起伏、形断势连的石阵,上刻沫若的诗词书法,与大渡河和东山在空间上溶为一体,让雕塑与山水环境和谐共生,以拓展沫若铜像的精神内涵和宏观气势,突出中国传统雕塑重环境、重文采、重神韵的民族特色。

    看那层峦叠嶂的东山,奔流不息的大渡河,以及那些连绵起伏的盘石,正像郭沫若胸中那雄浑豪放的诗魂,波涛起伏、汹涌澎湃。

编辑:马长辐  作者:马长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外,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我站点的文章,非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版权归本站和作者共有。 免责声明:对于本站会员发布的文章、评论、留言等所引起的纠纷,皆由其作者承担,本站不承担任何相关及连带责任。
最新更新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