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沙龙 >> 艺术论文 >> 正文
张敢:赤子之情(董书兵作品评论)
来源:中国雕塑网    时间:14-03-14 10:42:35    浏览:

《施》,不锈钢,450x120x180cm,2013年

《沉》,碳钢,440x255x135cm,2013年

《觉》,不锈钢,230x250x370cm,2013年

《浮》,不锈钢 碳钢,370x160x250cm,2013年

    多年来,董书兵一直把婴儿作为表现的对象,如此专注于这个题材在雕塑界中并不多见。今年5月,董书兵与韩国艺术家朴成喜在北京举办了一个题为“在生命的起点和终点上”的联展,展览因他们表现的特殊题材得名。董书兵表现的是婴儿,朴成喜表现的是桑榆晚景的老年。这不禁让人想起一个希腊神话,斯芬克司用一个谜语来考问俄狄浦斯:“什么动物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腿最多的时候也是最脆弱的时候?”俄狄浦斯的答案是“人”。婴儿和老年是人类最脆弱的阶段,也是人生命轮回无法回避的阶段。艺术家对不同阶段的选择恰恰体现了他们不同的人生感悟。

    相比之下,中国人与西方神话中对婴儿的看法不尽相同。老子将婴儿称为赤子,他这样写道:“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道德经》第五十五章)董书兵喜欢表现婴儿,因为他在婴儿身上看到了种种矛盾的混合。婴儿是柔弱的,但同时也精力充沛、和气淳厚,在他们的身上更多地体现了一种生命蓬勃的希望。孟子曾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赤子之心即婴儿之心,是纯洁无暇和没有杂念的象征。摆脱纷扰嘈杂的现实世界,去追求婴儿般的纯真与淳朴,这可能是蕴含在董书兵作品中的另一层深意。

    董书兵以往的作品大多尺寸不大,让人感觉可以将那些哭闹的或者熟睡的小家伙搂在怀里温存。但是,这次董书兵创作的几件作品却体量巨大,长和高大约都有4米。更值得注意的是,他用碳钢板与不锈钢板焊接的方式来表现婴儿的肌肤,粗糙与光滑、锈蚀与明亮的肌理相对应,既颠覆了我们常识中婴儿肌肤光滑柔嫩的概念,也避免了巨大尺度带来的作品表面略显空乏的感觉。在塑造语言上,婴儿的面部、手、脚等细节的刻画明显让人想到中国传统佛教造像中一些高度概括却颇具感染力的表现手法。这和董书兵一直专注对中国传统雕塑造型语言的研究有关。他几乎每年都带学生赴敦煌等地考察,并将自己的体会融入创作。突破常规的材料、尺度和塑造语言,使原本熟悉的婴儿有了令人困惑的陌生感,促使观者重新思考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多重内涵,这也是董书兵雕塑作品最令人着迷的地方。

    婴儿啼哭着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上,无论出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都将面对充满不确定的未来。那一声声的啼哭可能就是一种发自本能的难以名状的对未知的恐惧。但人类仍然顽强地繁衍、生存,虽然充满艰辛,只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怀有一份赤子之情,这个世界终究可以变得更加美好。董书兵塑造的大婴儿就是这种无奈、倔强和抗争的综合体,也是他对生命本质深沉思考的体现。

张敢  博士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副院长
《清华美术》主编

编辑:janet  作者:董书兵供稿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外,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我站点的文章,非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版权归本站和作者共有。 免责声明:对于本站会员发布的文章、评论、留言等所引起的纠纷,皆由其作者承担,本站不承担任何相关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