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名家论坛 >> 正文
社会漫谈之——汲取对我们会继续有效的营养成份
来源:    时间:10-11-26 14:00:50    浏览:
发起人∶马一鹰
参与讨论∶萧也、彭朝、耳东、张羿、陈敏五、苏胜前、王相懿、nongshizhai、龙汇安、hornberg、杨东平、李佳凝油画、shan-arts、侯海华、阿堤斯德、锡安山人、赵修、周小弟水彩画、王门走卒、永远自由的心、诗性江南、湖边的树、鲍成福、顾曲爱故纸、童柯敏、刘晓林、孙新华、刘天元、洪垒、zzbbbbbbbb、aming、huangfei、李成芝、蓝萍、台湾小玉、lxchun888、冷梅幽兰、coralhou、颜伶、丁飞、马洪文、多啦A梦的小丸子、李福林、huyaoliang1952、李清江、yishixuan、luoyueheng、刘庸之、SZL19870625、地平河西、曾群策、sxxalqw、贵州福海、陈靖、文心斋主、灵川、王培富、李垒、蔺高管、徐文娟、北京墨海堂画廊、黄huang、李少清、王新福、腾飞的烟尘、素人雅室、侯明主、曹光利、王国宪、黃奕信、周一峰、文心斋主、侯海华、张格、shoushanren、徐小茗、木叶香禾、神怡等。
 
来源于∶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212618&do=blog&id=411129 “重识历史”——另类领悟鲁迅、吴冠中、陈丹青
 
萧也 ∶
我们重识历史,从积极的方面理解,应该是去重新认识、发现和阐释那些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大放光彩,对我们的精神、生命和整个文化产生过并且会继续有效的营养滋补功能的成份,而不是永无休止地争论和指责坏死的部分,因为究竟我们的目的是要健康地前行,我们需要再次前行的动力,我们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一方水土养成一方人,无论你还怎么否定自己的祖宗,你也否认不了你是个中国人,中国人就有中国人的本性,有些属于人种的东西,属于遗传因素方面的东西,是很难改变的;即使你在西方长大,在西方接受几十年教育,在西方气候环境中生活了几十年,你的思维方式、你的理解方式、你的情感表达方式、你的整个精神境界还是中式的;这么多年来的事实说明,把西方的东西照搬套在我们身上是不适当的,在西方是个好东西,但一转让到中国就变成了坏东西,比如说自由,在我们这里就演变成了没有任何限制的、不负责任的为所欲为;这么多年来这么多艺术家去西方发展实现梦想,但一个个都打道回府了,说明这些人的心灵里还是有一种中国情结,有一种乡土声音的呼唤,或者是水土不服,总之是又回到了曾经被自己轻视过的土地上了,这样就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我们是中国人了。

中国人就应该作中国人之想,既然西方的食粮不是很适含我们的身体,那就还是多吃我们自己的,但是中国最有营养成份的东西都是过去的,那我们就又一次去自己的传统里挖掘对我们的生长有营养功能的东西,也许自己本土的营养成份对我们更加有益。

就艺术方面而言,由庄子所发明的以艺见道的超现实表现主义以及后来进一步融入佛教的空、禅观念及魏晋玄学的意境理论是我们的宝贵遗产,庄子由道的本性∶道生万物,道在万物中又超脱于万物的状态引伸出艺术、人生的境界。庄子虽然没有直接论述过艺术,但按他的理论思路逻辑,可做如下理解∶艺术的功能和目标不是艺术本身,艺术作品的作用就象捕鱼用的工具——筌,捕的目标是鱼,得鱼而忘筌,这里的言外之意是说艺术活动。

艺术作品的指向应该是产生万物、也产生艺术的道,艺术作品的功能应该是把我们导引到道的观照,在对道的观照中,体悟到一种逍遥游般的审美境界。庄子这种以艺观道、在万物中悟道的带有强烈形而上与宗教情怀又具冥想直觉状态的艺术理论及审美方式,奠定了中国美学理论的基础,其精要和核心就是艺术的超越性,即艺术不是对现实的反映,艺术是人类超越现实的最好方式,通过艺术的方式与道相遇从而将人的精神提升到最高境界。

在这里,艺术对现实的超越与道对万物的超越是统一的。庄子美学,开启了一道融哲学沉思、宗教冥想、艺术想象于一体的通向无限联想和直觉体悟的大门。就美学境界而言,庄子的美学是审美的最高境界;就人性的审美需要而言,万古不废。

苏胜前 ∶
对。人心不古了。心中有古前的淳朴之根,现实的浮云是不会遮挡住当代未来的脚步。仁爱之心也许是突围现实的根器吧。但人是很不单纯的动物,天堂与地狱都沾边。呵呵。

马一鹰 ∶ 
或许因为宗教的淡漠,国人缺乏感恩精神,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便也就缺乏了那种“足以与这个尘世相对称的温暖、关怀、氛围、光晕、实质。。。。。。”或许多一点仁爱之心真可以让将要堕入地狱边缘的灵魂迷途知返?????

苏胜前 ∶ 
在中国的文明中一直存在另一种感恩的精神“敬天法地”,郑板桥说不可一日无竹,王献之虽寄宿小住也要栽种几杆修竹。但“人定胜天”断弃了中华文化中那温文尔雅的阔卓之气,因此人心不古了。从拾传统文明中那生生不息的光华----那是与西方不一样的东西,在人类感恩的胸襟上是一币两面的事---是我很渴望的一个梦。

马一鹰 ∶ 
中国民众的“敬天法地、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的价值取向”正体现出中国民众的终极关怀所在,是传统社会中伦理道德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依据。由于它的深入人心,对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也是正使得中国人不同于西方人,中国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

苏胜前 ∶   
说的好。所谓“永恒”只是相对时间空间的无始无终人自身的一种诉求语汇,所以用它来肯定艺术作为问道之器的意义,人类终将灭亡这是一个宇宙宿命论,当人类在面对各种问题困难伤痛希望失望乃至绝望之时有一颗永恒的心,在时间与空间中不断与宿命抗争,这种精神一直延续着,在人类的意识中绵绵不绝,在这种绵绵不绝的流淌中,只要人类还要精神的诉求就会去寻找表达的方式在与宿命抗争中汇入洪流共同守护人类灵魂永恒的诉求。“艺术”俩字到那时还存不存在并不重要,也许还有其他的说法。
    至于精神与艺术意识与艺术在形式上是一般与个别之分,你说得对。艺术不是精神与意识的全部属类,却在人类层出不穷的认识中得到独特肯定,“艺术是人类灵魂的寓所”,是寓所当然也会有很多的。
    至于“所谓的‘无聊的搞怪、变态、裸露、吃屎、吃死婴、钻牛肚子’等一系列的所谓‘意识’之产物,”已昭然若是不足为念?问道者可取若水一瓢?向友探讨。祝好。

马一鹰 ∶
只要人类还要精神的诉求就会去寻找表达的方式在与宿命抗争中汇入洪流共同守护人类灵魂永恒的诉求,就要建立信仰〔当然我所指的信仰是广泛意义的,不局限于宗教〕;信仰是人类在共同价值目标期待的基础上,所共同选择的价值理想或价值承诺,是人们关于生命和宇宙最高价值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信仰的本质是一种生活价值导向,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追求价值的动力和目标,具有精神家园的意义;它指向未来,使人类超越短暂、有限的人生,实现对无限、永恒的价值。

仔细领悟了老兄上面的内容,其实我感觉还是我们上一次话题的延续,看来您是意犹未尽,索性搬过来与诸位道友延伸探讨。。。。。。

苏胜前:
今天给一个好友搬家,感到艺术家真不易。真正的艺术家就是不妥协于生活的玩味就得始终游离于生活的主流。谁之错?只是信仰不一罢了。今天回来画画突然感到一种新的东西,什么是认真。悟到了真的味道。认真的平和那真是全身心的轻松愉悦。整个身心都随圆清爽的流动。来的千千去的万万性之所至情之所归。
画画也如书法一样,功夫之深在画外。记得王羲之有次赴京之前写了一幅字在墙上,献之察掉其中几字改写其上,等他归来大加感叹说自己临走之前醉了。由此看来献之书法功底不如。此事记在孙过庭书谱中。
艺术作品的感染力不光光在技术而在艺术家的用心专一,无私无欲。这样的作品定当共人心。

马一鹰 ∶
既然胜前兄有雅兴和我分享心得、心情,正好我刚刚散步时有奇想,也与您分享、见笑一下∶
其实“美术”这个东西在这样一个滚滚红尘之中有时候感觉确实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不比音乐,哪怕是劳力的时候都可以哼上两句。但是既然已经做上了这件事,就还是要把它做好,例如“抽象艺术”这个东西,如果说“美术”都已经是可有可无的东西,那抽象艺术就更加是微不足道了;但是不管怎么样“抽象艺术”既然它顽强地生存着而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认可,那我们人类就有必要去把它发展、壮大,它应该有它必属的地位、位置,也许做好这件事确实很难,但是还是要去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哈哈哈。。。见笑。。。胡言乱语。。。

苏胜前  ∶
说的不错。其实所谓的美术我想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生命的意志被投射在我们的生命的行程中了。恩。你很强大的生命力。今天听一位高人说,鸡巴当代艺术,就是要会玩。只要你明白自己该干嘛就玩。我听了很不是滋味。自己该干嘛这不是明白着的,为啥而干咋干?我觉得这人有很功利的一面,但就是很会玩,也很能活动。唉。没办法。人个不同。

马一鹰 ∶
也许所谓的“可有可无”其实是人类自身的感知,或者说一切的所谓的“意义”都是人类“赋予它”的,你觉得它有意义它就是有意义,你觉得它没意义它就是没意义,这牵涉到一个积极和消极的问题,例如古汉语的研究、民间年画的研究在今时今日它到底有多大的意义?会给自己个人带来多大的收益?呵呵。。。

苏胜前 ∶
对,积极的存在。是旷达与努力的人生。苏子与王昌龄兼而有之。正如沃林格说抽象是人类自身的世界感所致,一种变动不居的世界感。一种内在需要。恩。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的一种信仰与责任,但灾难现实中一切吧都被异化了。所以每当读前人的书如老子庄子等就感觉在现实中很无力。老子说有不信焉信不足焉,说得很好。谢谢你与我聊。给我启发。

马一鹰 ∶
人生——一个生命的起点到生命终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意义或产生的意义,是个人能感知的,这种感知是主观性的〔亦即是自誉的〕;日月如梭,光阴似箭;看看周围的人,面对眼角眉梢的皱纹,仍然要反思曾经岁月的得失,思虑来日的生活;面对理想,人世间有几人能如愿以偿?多少流芳百世的名人亦感叹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何况我辈?

苏胜前 ∶
我喜欢王国维。

马一鹰 ∶
我曾经研究了一下王国维和梁济,还发过一篇话题∶剩水残山供一死——梁济与王国维 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212618&do=thread&id=10296
两人最后都自杀了,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唏嘘、感叹以及谜案。。。。。。
沉重的死——自杀是人生的浪漫——道德寄托——精心准备好的死亡成为艺术

苏胜前 ∶
喜欢其精神,古往今来为私为义都有。人类的文明之丰富如太平洋汪洋姿势不可遁迹,惟如孔子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矣。这句话在我看来是子有自见而非迂腐。静安先生是有理想道之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幸福欢乐的享受着欲望的欢快,而贪欲却不断弃人们于苍天之外。

马一鹰 ∶
李光耀曾经在博鳌论坛发表讲话时,向中国政府提出了两大建言∶一是加强国民教育,帮助年轻人认识历史、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允许文化在自由的环境中发展壮大,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重建汉唐的文化盛世。
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主要因素,并不是对中原王朝赫赫武功的畏惧,而是对其恢恢文化的景仰。
中国的文化精神源于“周文”〔即周代的文化〕,也就是孔子在衡量夏商周三代施政之得失后所说的“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中的周文。
  
周文的政治主张是“王道”,以德服人为主,以威慑人为辅的“文武之道”。王道并不反对富国强兵,反对的是没有道德价值和人文精神约束的穷兵黩武。
惟有行王道,中国才有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再现汉唐盛世。
 
李清江 ∶
讨论是个好风气。

萧也 ∶
我们重识历史,从积极的方面理解,应该是去重新认识、发现和阐释那些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大放光彩,对我们的精神、生命和整个文化产生过并且会继续有效的营养滋补功能的成份,而不是永无休止地争论和指责坏死的部分,因为究竟我们的目的是要健康地前行,我们需要再次前行的动力,我们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刘天元 ∶
学习!
 
素人雅室 ∶
是啊!“把西方的东西照搬套在我们身上是不适当的,在西方是个好东西,但一转让到中国就变成了坏东西,比如说自由,在我们这里就演变成了没有任何限制的、不负责任的为所欲为”。
如今小毛孩口中传唱的歌谣什么不是,毫无民族性。
 
苏胜前 ∶
在我的感知中因为喜欢艺术就特在意在各种不同的思想中去找寻艺术存在的希望与价值,所以我只思考艺术等于相信上帝的存在一样。道不存器焉附?时下个中风起云涌的艺术活动和行为撩人心搏,而正本清源的自持秉性却不断委顿,正是眼中繁华如飘絮多少行人能断肠?
 
马一鹰 ∶
我倒喜欢把它看成一种超然的空阔,实际上人在绝境的时候,可能发现还有其它的通道或空间正在向你打开。
东方文化是一个比较虚的东西,中国文化的“虚”提供了人类精神的另外一种维度、另外一种超脱。
我觉得在艺术里面,不是“实”在起作用,是“虚”。也许用西方的“实”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许用东方的“虚”可以解决。所有虚的东西〔思想、智慧、精、气、神、魂、魄〕在完全控制着人、指挥着人;当这一部分出现问题的时候,人就麻木、就迷糊、就迷失在物质当中,迷失在西方所流行的“价值”里。
呵呵。。。瞎说。。。请批判!
 
萧也 ∶
兄弟悟性真的很高,难怪这里面这么多兄弟姐妹都喜欢你;你说得很对,其实人的大部分时间都不是生活在现实里,而是生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这种想象心理学中称白曰梦,人就靠这种想象和白曰梦将自己的心灵导入灵性的世界中,用这种方式去超脱现实中烦恼,没有这种由灵性主导的白曰梦的滋润,人就成了动物,就成了一只被现实烧烤的活鸡。
 
马一鹰 ∶
感谢兄长、老师的高评!继续不断向您学习、致敬!
“白日梦”是在头脑清醒的状态下自由地展开的,所以,“白日梦”通常比“真实的梦”更完美。
孔丘坚持认为:姬昌先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男人,姬昌的“白日梦”是全人类最伟大的理想,姬昌开创的事业达到了人类文明的最顶端;人类无法超越姬昌,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继承姬昌先生的遗志,把姬昌先生的“白日梦”尽可能原样不动地复制在人间。
 
苏胜前 ∶
马兄的心性兄弟佩服。你说的很好。
 
侯明主 ∶
中国的传统文化离不开道、释、儒、这是中国文化的框架、诸子百家、离不开这三教、就文化和思想而言、她主宰了几千年.......
 
sxxalqw ∶
德国文化部长戈培尔说过;谁要跟我谈传统文化我就拔出手枪,朱光潜说过;谁要和我谈中西方文化对比,我就去找把手枪拔出来。
 
马一鹰 ∶
我所理解的∶
德国文化部长〔您应该说的是纳粹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说过∶
谁要跟我谈传统文化我就拔出手枪。是指∶
谁要跟我谈传统文化,妄图回归、倒退到从前,我就和他急,我就拔出手枪。因为
作为纳粹德国宣传部长“它”是以毁灭一切作为前提的,所以“它”仇恨传统,不足为奇。。。
朱光潜说过∶谁要和我谈中西方文化对比,我就去找把手枪拔出来。这就有点意思了∶
朱光潜1925年出国留学,先后肄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斯塔斯堡大学,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先后在国立北京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国立武汉大学任教。熟练掌握英、法、德语,视野开阔,对中西文化都有很高的造诣。在他的700万字的论著和译著(已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全集,共20卷)中,对中国文化作了深入研究,对西方美学思想作了介绍和评论,融贯中西,创造了自己的美学理论,在我国美学教学和研究领域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在我国文学史和美学发展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近代继王国维后的一代美学宗师,并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日本、联邦德国、英国、荷兰、法国、美国都有人研究他。
由于岁月不居,新陈更替,他的个别观点今天看来或许有不适、不确之嫌,但这是历史所造成的局限,我们是不应苛求于他的。
 
sxxalqw ∶
啊啊,厉害啊,都被你反驳会去了。

还有,钱钟书的故事,,,,,钱老就很周到地提醒杨绛:“人家写了你,让你笔下扬名,笔下超生,该贿赂一下,送人一本《洗澡》呀!”杨绛赶忙快步走进里屋,取书、题字,然后交给我:“这是我送的第一本!”话题不知怎么转到中西文化比较,那段时间正以此为时髦,许多人赶浪头似的大谈“比较”。钱老生平最憎恶这种学风,他忿忿然起来,:戈培尔说过,有人和我谈文化,我就拔出手枪来。现在要是有人和我谈中西文化比较,如果我有手枪的话,我也一定要拔出来!”在一旁的杨绛马上伶俐地从书桌的笔筒里抽出一把锋利的裁纸刀塞进他手里:“没有手枪用这个也行。”两位年已耄耋的老人,思想与应答的机敏,竟如年轻人一般。本文来自http://www.pep.com.cn/czyw/xszx/scsj/wxsy/200408/t20040828_118566.htm
 
马一鹰 ∶
钱锺书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昆仑。
《管锥编》是钱锺书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本书用典雅的文言写成,引用了大量英、法、德、意、西原文,是一部不可多得、必然传世的多卷本学术著作。
其实、或者、也许、无论是朱光潜先生还是钱钟书都有可能《围城》——《围城》——《围城》的。
补记∶
刚才仔细拜读了原文 http://www.pep.com.cn/czyw/xszx/scsj/wxsy/200408/t20040828_118566.htm 原来是sxxalqw 兄断章取义了!钱老生:“有些人连中文、西文都不懂,谈得上什么比较?戈培尔说过。。。。。。”
把最关键的词语删掉了,当然就变味啦。呵呵。。。
 
sxxalqw ∶
啊,这都被你发现了
 
萧也 ∶
朱光潜的意思是中、西美学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两种不同的精神状态,就象你刚才说的∶中国的美学境界是一种意境状态,就是一种以想象为基础,融思想、情感、想象、直觉、领悟于一体的想象世界,由于它呈现于一种超现实的白日梦状态,相对于现实世界来说,它是虚的、是空灵的。
西方的美学追求正好相反,建立于理性基础之上的西方艺术,将科学研究的方法运用到艺术中,比如透视、光学、色彩学等等用到绘画中,追求一种感觉上的真实性,它所指向的是已知的现实世界,而中国的意境美学则是指向灵性的未知世界,只不过现在看来朱光潜稍偏激了一些,其实两者可以很好的结含起来的。
马一鹰 ∶
其实朱光潜是否真的说过这样的话值得质疑!
据我考证∶朱光潜先后肄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斯塔斯堡大学,熟练掌握英、法、德语,视野开阔,对中西文化都有很高的造诣。出版过700万字的论著和译著,对西方美学思想作过大量介绍和评论,融贯中西,创造了自己的美学理论。。。。。。
 
sxxalqw ∶
《朱光潜与中西文化》第278页,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马一鹰 ∶
哇塞。。。真的啊?!

本来想悄悄地把这段不是特别光鲜的对话翻过去,可是sxxalqw 先生感觉饶有兴致,大有探究之意,那我就只好发表一点另类意见了∶朱光潜、钱锺书二老那毫无疑问是备受世人尊崇、享尽人间恭维。也许他们稍有不慎且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说过的只言片语,我们实在不应该拿出来质疑、探究、发难,要不然还有可能曲解、渲染;或许还有同志会说∶不要和古人计较、过不去,古人有局限性;但是既然我们常常学习古人的优点,那古人的缺点、不足、局限性为什么不能也拿出来晾晒晾晒,以警醒自己、后人?
象朱、钱二老这样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说出∶“有些人连中文、西文都不懂,谈得上什么比较?戈培尔说过,有人和我谈文化,我就拔出手枪来。现在要是有人和我谈中西文化比较,如果我有手枪的话,我也一定要拔出来!”http://www.pep.com.cn/czyw/xszx/scsj/wxsy/200408/t20040828_118566.htm
这样的话,实在太不象话了!
一、这是一个连三岁娃儿都知道的道理∶中西文化从来都需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比较、互相融合,怎么到他们那就要拔手枪了?
二、怎么能把纳粹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的胡话作为至理名言在公开场合〔媒体、著作〕说出来,且大有教化人之意。
三、我试问大家∶钱老谦逊吗?睿智吗?他怎么可以动不动就说∶“有些人连中文、西文都不懂,谈得上什么比较”?看来这世界上只有钱老一个人懂中文、西文,只有钱老一个人可以比较中文、西文了。
——朱光潜钱锺书二老可以拔手枪,我们能吗?〔悄悄地问一句〕
 
马洪文 ∶
惟有行王道,中国才有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再现汉唐盛世。
 
曹光利 ∶
“重识历史”——汲取对我们会继续有效的营养成份
学习并支持,祝好。
 
王国宪 ∶
欣赏。。。
 
龙汇安 ∶
钱钟书老先生不是没有比较,只不过是更深刻地亮出来。。。重识历史,是重新认识呢,还是有选择地需要呢?哈哈哈,开个玩笑,不知哪位愿意回?谢谢。。。
 
黃奕信 ∶
我動手。
 
sxxalqw ∶
其实朱光潜的理论是两个体系,前唯心克罗奇,后唯物马克思,但主体还是唯心的,即使被关了牛棚研究马克思阶段也改不了唯心的本质,这使得他很迷茫。
 
马一鹰 ∶
所以他很矛盾!很迷茫!前言不搭后语。。。
 
周一峰 ∶
好气氛!学习了!
 
文心斋主 ∶
很有意思的讨论,人人都有一把枪。
 
侯海华 ∶
拜读!
 
张格 ∶
拜读!学习!
 
shoushanren ∶
支持!不断学习。
 
徐小茗 ∶
刚出笼的蒸脑 趁热吃啦~~
 
木叶香禾 ∶
学习。
 
陈敏五 ∶
讨论比解读好。哈哈哈讨论是大家谈一话题,解读是一人说给大家听。支持马一鹰兄把这种形式搞大搞强。我会考虑在我们网站开辟一个专门这样的栏目,马兄考虑考虑应该是怎样的形式?我们不要理论权威,我们要人人发声,人人参与谈艺术。
 
神怡 ∶
学习 支持
 
苏胜前 ∶
“‘重识历史’——汲取对我们会继续有效的营养成份”情怀深刻,对那些妄改历史之心智不无厚重的证悟。用心良苦。好。致敬。
 
共话历史与艺术受益匪浅。深感。愿中国艺术家应有的文化良心正当其时,和五千年文心艺智想天下今朝未来。
 
马一鹰 ∶
与君携手,精进之。。。
编辑:janet  作者: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外,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我站点的文章,非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版权归本站和作者共有。 免责声明:对于本站会员发布的文章、评论、留言等所引起的纠纷,皆由其作者承担,本站不承担任何相关及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