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雕塑 >> 铜雕 >> 正文  
第四篇  青铜器的纹饰(一)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06-02-24 16:36:23    浏览:

第一章  青铜器纹饰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纹饰,始于夏代晚期,最早出现在容器上的是实心的连珠纹。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两件兵器,一件戈的内部饰有仿玉器牙形式,另一戈饰简单的变形动物纹。因为夏代晚期的青铜容器至今还发现的很少,纹饰的资料丰富,但从夏代晚期的陶器和玉器装饰情形来看,是以动物组合为主的,与青铜兵器同墓出土的玉柄形器上已有多叠层的兽面纹装饰。而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已有动物的头部和龙浮雕。夏代晚期的青铜戈上,已有变形动物纹出现,一开始就是以动物纹为主要内容的,而在中原地区青铜器上最早出现的动物都是以图案变形的形式来表现的。

    兽面纹的装饰不仅在龙山文化的陶器上有,龙山文化的玉器上有,日照两城镇出土的玉斧,正背的兽面纹,其形象较为完整,它的特点是,兽面的双目均有一个圆圈为中点,旁边围以多条抛物线状与眉部相连,成为两圈似蚌壳形的目框。但两个兽面的构图是不同的,一个有冠,一个没有冠,在玉器上表现为两个有蚌壳状面颊的怪人头。同样的纹饰在良文化玉器上,特别是玉琮上极为流行。江苏省吴县草鞋山遗址以及上海青浦福朱山遗址所出的玉琮,多数都有这种兽面纹饰。兽面纹饰通常表现为两类:一类是蚌壳框目的兽面,它的目框是多条的;另一类则是较简单的构图,有一对圆圈小目,用一条短线表现内外眼角。良渚文化、龙山文化以及商代早期青铜器上的兽面纹,轮廓线不清楚,表现的形象化也不知所指,其共同特点是都具有变形的风格。还有较复杂的兽面纹,其两侧都有鸟纹作为配置。兽面纹两侧配置鸟纹,商代早期青铜器虽然没有发现,但商代中期的青铜大口尊上已发现多次。兽面纹这种构图特点的相似,大概也有其渊源关系。
 
    从形式而言,兽面纹代表哪一些物象,反映了当时人们何种崇拜的内容,当然已经无法准确推知,但有些纹饰从形式而言,在各种考古学文化中都有反映,与古代历史文化的融合和延续有一定联系的。例如以龙为题材的商代青铜器的纹饰,是很主要的纹饰,它的图像在商代以前的古文化中曾多次出现,如红山文化和龙山文化都有。1971年春内蒙翁牛特旗出土的玉龙,卷体,吻部前伸,口紧闭,形象生动,属红山文化,距今约六千至五千年。辽宁省朝阳县红山文化遗址出土卷体的大玉龙,作曾头有髭。另一种没有髭的卷体玉龙和玦状玉龙在红山文化中有更多的发现。这种体形肥圆的玦状玉龙,它的目框也是呈蚌壳形多圈的,和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出土的玉斧、玉琮上的兽面目纹有相似之处。山西省陶寺遗址中出土的龙山文化的陶盘,盘内有一周龙纹,龙的体躯上有鳞节,龙口吐出多刺状的舌条或信子。这类文物说明,至少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以前,龙这类神话已经广为流传了。

    商代青铜器上的兽面纹或者爬行龙纹的形象,渊源可追溯到荒古的时代,并且不只一种文化留有它的迹象,商代的这些纹饰是对它的之前许多文化中这一模式的选择、融合、继承和发展而体现出的新面貌。从考古实例看,它的主脉络的联系是存在的。早期青铜器的纹饰虽然是古代文明的产物及其重要的表现,但它不是悄然而起的,而是吸收远古时代各种新石器文化,经过长期融合、选择而产生的。

    商周时代青铜器纹饰,大致可分为八类,它们是兽面纹、龙纹、凤纹、各种动物纹、火纹、各种兽体变形纹、几何纹和人物画像等。

           

  ▲觚                          已鼎                       乍父辛卣

编辑:小路  作者:佚名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外,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我站点的文章,非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版权归本站和作者共有。 免责声明:对于本站会员发布的文章、评论、留言等所引起的纠纷,皆由其作者承担,本站不承担任何相关及连带责任。
最新更新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