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雕塑 >> 铜雕 >> 正文  
第三篇  青铜器的种类  第七章  杂器(二)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06-02-27 10:50:00    浏览:

二、车马器  


    1、軎、辖

    軎和辖是成对出现的。軎套在车轴的两端,用以加固轴头。形状一般呈长筒形,一端粗一端细,粗端套接车轴。辖是车由上的销子,呈长条形,上粗下细,顶上一般有兽头装饰,插入轴未端的方孔内,以防车轮脱出。辖与軎一般配合使用,也有单独使用的,。商代晚期出现青铜軎,西周早期出现青铜墨守成规,铜质的軎、辖一直流行到西汉前期,以后便用铁铸造的了。   

    2、毂饰

    加固车毂的铜箍圈。出现在西周早期,两周时期均盛行。一般的只在毂的轵端(小头)加一长筒形箍,有的在轵端和贤端(大头)都加箍。

    3、轴饰

    加固车轴的承轮部分的构件,也现在商代晚期。一端呈椭圆筒,一端为车板,车板用以障泥,表面饰有兽面纹,西周以后少见。

    4、辕首饰

    装饰在辕头的铜件。呈筒形,一头封顶,表面有纹饰,西周早期始见。宝鸡茹家庄出土的一件造型别致,一侧为浮雕兽面,另一侧是一个下体仅穿裤衩,披发文身,双手搂抱兽面的男子。
 
    5、衡饰

    加固车稀的管关构件。西周早期出现,西周及春秋战国均流行。衡两头的套管有一端封顶,衡中部的套筒有的作成一头齐口,另一头呈锯齿状,两两相对,或为金文中所称的“错衡”。

    6、銮铃

    插在车衡和马轭上的部件,车行则铃声动听。《韩诗内传》云“銮在衡,升车则马动,马动则銮鸣”。出现在西周早期,一直流行到战国时期。銮铃由两部分构成,上部是铃体,边缘较宽,中含石丸,镂孔辐射;下部为方銎座,以便和衡轭安接。

    7、踵饰

    套接在车辕后端,一般呈方筒形,因处在车舆之下,故只有简单的纹饰或没有纹饰。商代晚期出现,西周金文中称为“金踵”的即此。

    8、舆饰

    加固车厢的铜构件,最早的见于商代晚期。宝鸡茹家庄出土的有长条形和圆角形两种,其上方有方孔,用以加固车轸,方孔以便插铃。

    9、衔、镳

    铜衔和铜镳出现在商代晚期。衔又称“勒”,金文作“鉴勒”,是横勒在马口中的器具,由两节链条组成,两端与镳相接。镳施在马口角的两颊上,有绳索相系,以便御手控马。镳有圆形、方形和长条形三种。圆形的流行在西周早期,方形的多见于西周中晚期,长条的出现在春秋时期。

    10、轭饰

    马轭呈人字形,一首两脚,夹于马颈上以便挽车。轭体为木质,商代晚期开始用铜管加固轭首和轭脚,西周时期有的将轭体的外侧(不挨马颈的一侧)全部用铜片镶包起来,即金文中所称的“金轭”。

    11、当卢

    马面额上的饰件,商代晚期的当卢略呈圆形,背面有横梁钮,面微鼓。西周时期的作丫字形,中间有一个圆泡,上端连铸两个歧角,下端垂一长方形鼻梁,背面有穿带的横钮,有的则呈长条形,上部饰兽面,下部呈钩状。

    12、马冠

    马额上的装饰,主要流行在西周前期。扇面形,饰大兽面,边缘有穿孔,以便穿系。

    13、铜泡和节约

    铜泡和节约是装饰和连结马络头、辔带的零件。铜泡一般呈球面形,背面有横钮;节约均为细铜管,有一字、十字、X、艹、轮等形状,商代晚期已有铸造。

    14、辕饰、衡饰及车舆

    辕是车上最重要的梁架,其作用像船的龙骨。车上所有的部件都是通过辕连接起来的。所以即使现代,北方赶车的车老板儿仍旧还把马驾车叫做驾辕。辕通常由一根长木做成,后驾车厢,前承衡轭,将车串联成了一个俯视看去的“古”字结构,而在连接这些结构的连结点上,铜部件既发挥了重要的连接作用,又承担起装饰的功能。

    辕后部是通过车轴来连接两轮的。车桦部分是指车的转动和着力部分。主要由毂、辐条轮牙组成。毂是连接轮和轴的车器,轴从它中间穿过,与轮相接。铜制的毂主要是起加固作用的铜箍圈,这在单车行驶时问题不大,可车多时就容易相撞击。《战国策》上就有“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的记载。《史记.田单列传》还记录了田单因锯去毂头而获救的故事。说是燕军攻齐时,田单命令族人把车轴两端突出的部分统统锯掉,箍上铁箍。逃跑途中,齐人争路,大都撞断车轴被俘,只有田单家族幸免于难。车轮转动时为了防止轴与轮脱节,一般在轴的两端安有铜,起加固轴头的作用。軎的开头一般呈长筒形,一端粗一端细,粗羰套接车轴。为了使轴与軎相固定,在軎上都有一个穿孔,插有木辖或铜辖,即车轴上的销子,长条形,上粗下细,顶上多有兽头装饰。軎在商代晚期已有出现,西周早期辖渐多,汉代以后多被铁器代替。

    装饰在辕头的饰件考古上叫辕首饰,筒形,一头封顶,一端施纹。宝鸡茹家庄西周时期的辕首饰,一侧作浮雕兽面,另一侧是一个下体穿短裤、披发文身,双手搂抱兽面的男子。套接在车辕后端的铜饰件叫踵饰,方筒形,因压在车厢下不易看到,多不施纹。

    车辕的前端呈十字交叉的一根横木叫衡,马是通过衡带动辕进而拉动车的。衡与辕交叉连接的地方叫輗。衡二头几乎都套有铜管状部件,叫衡饰。套管的一端作成齐口,另一头呈锯齿状或矛头形,两两相对。两周时盛行车战,这种衡头锐器可在敌我两车交错时起到武器的勾杀作用,平时为饰,亦壮军威。连接马与衡的是一种叫轭的夹具,形制作人字形,一首二脚。上端用皮带捆扎在衡上,二脚驾套在马颈上。轭体多木制,商代包铜或用铜管加固轭首或轭脚。

    在车衡和马轭上插有銮铃部件,文献中有“銮在衡,升车则马动,马动则銮鸣”的说法。西周期间的銮铃,常作一镂空的圆球形,由二部分构成,上部为非作歹铃体,边缘较宽,铃中含一小石丸,铃是镂孔的辐射状纹。下部为方銎座,以便与衡和轭安接。

    车舆也就是车厢,一般为长方形,四周有围栏。后有空处,可以由此上下车,这与近代马车从两边上下截然不同。车厢由轼、盖等构成。《左传》上常有“凭轼而观”的说法,长勺之战时,曹刿在战场上还“登轼而望”,藉此登高观察敌情。盖是指插在车厢上的一种伞形遮避物,秦代有做成屋顶状的。轼和盖很少有直接做成青铜的,只是伞盖上有一种青铜饰件,称为盖弓帽。车舆上有铜舆件,作为装饰。一般呈长条形或圆角形,上有方孔。铜合页也是与车舆有关的零部件之一,由转轴连动两侧的长方形页片。这种合页我出在大型车马坑里,同随葬的车马器居多。在河南淮阳马鞍冢楚墓车马坑里,还发现了迄今惟一一辆装有青铜护甲的木制战车,年代是战国中期。

    平如尺,中有穿系的鼻钮,正面有十等分刻度。

    15、权

    等重之具,犹今之砝码。1975年湖北江陵雨台山春秋墓出土的楚权,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铜权。战国秦汉的铜权出土较多。楚权呈圆环形,一套数枚,在天平上使用,如1954年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出土的铜权,一套共九枚,大小相次;秦权呈钟形或瓜棱形。

                   

虎头形车首                     盘羊首形辕饰                   错金银兽首饰


                 
 
   ▲铜轺车                           铜辎车                       秦陵一号铜车马

    

编辑:小路  作者:佚名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外,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我站点的文章,非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版权归本站和作者共有。 免责声明:对于本站会员发布的文章、评论、留言等所引起的纠纷,皆由其作者承担,本站不承担任何相关及连带责任。
最新更新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