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雕塑 >> 陶艺 >> 正文  
十二、民国时代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05-12-07 14:59:45    浏览:

我国陶瓷业发展到宋、元、明、清诸代,都有一个复苏、发展、全盛至衰落的过程,但到了民国时期,整个陶瓷业就一直低糜不振。尽管民国初期在北平、山东、江苏、江西、淅江等地都相继成立了陶瓷科研机构,但都由于时局动荡、内战频仍、外患入侵、经费短缺,没有能支撑得住的。在工业化生产方面,虽然也采用了一些机械,以及用石高模型注浆成型法,采用贴花装饰等等手法,但整体上的落后局面无法与新兴的外国陶瓷业相抗衡。

到清朝末年,由于政治腐败和洋货的冲击,陶瓷生产已经呈现出败落之势。此时虽不乏有识之士出来振兴民族经济,抵御洋货,但在产品形制上仍沿袭旧法,无新形式创建,亦无生产规模,所以一直在低谷中苦苦挣扎。民国时期的陶瓷业中心仍在景德镇。民国初年,袁世凯称帝,仿效前朝,于1916年派员到景德镇督烧,以粉彩为主,生产御用瓷器。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烧出数量极少的一批“洪宪瓷”。这批瓷器质地精良,彩料考究,造型美观大方,是一批极为特殊的产品。到民国二十一年,景德镇有陶瓷公司近三十家,以生产日用瓷为主,制作方式仍有旧法为主,手工繁琐,成本很高,烧窑用松柴,整体上没有多少改进。

民国时期仿古成风,以青花、五彩、粉彩为主流。一个原因是官窑败落以后,窑工流散到民间,以前民间不得制造的御器,现在随便烧造了,仿官窑的制式已不再被阻止;二是利益趋使,从三国、两晋一直到唐、宋、元、明、清,没有不仿的,数量极其庞大。

这一时期所生产的日用器皿普遍比较粗糙,坯釉结合不好,脱釉现象严重,不能代表民国时期的烧造水平。装饰上仍以青花、粉彩、五彩为主流,继承了晚清的风格,又增添了一些新内容。造型上比晚清瓷器要纯朴平直些,受到了些国外工业产品的影响。

在景德镇以外,一些窑厂尝试改良生产,以适应批量化和规范化的生产要求。如湖南醴陵,设立陶瓷公司并附设技工学校,聘请日本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生产出一批具有日本风格的产品,比当地以往旧制要好出许多。再如江苏宜兴,自明代以后出产的紫砂继续生产,品种有所增加,茶具、文具、摆设等无不烧造,装饰方面亦雕亦画,风格高雅。再如山东淄博一带,出产优质长石,民国年间有多家陶瓷公司相继成立,多生产日用瓷器皿。从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虽不足40年,但陶瓷生产几乎遍及全国,具备一定规模的瓷区除了上述几地外,还有河北磁县、安徽庐江、福建德化、四川成都、广东石湾、河南禹州、山西平定、辽宁沈阳、浙江温州等地都在大量生产风格不同的瓷器。对民国时期陶瓷研究开始引起关注,收藏家们逐渐认识到了其价值所在。

编辑:小路  作者:佚名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外,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我站点的文章,非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版权归本站和作者共有。 免责声明:对于本站会员发布的文章、评论、留言等所引起的纠纷,皆由其作者承担,本站不承担任何相关及连带责任。
最新更新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