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雕塑 >> 木根竹雕 >> 正文  
竹雕工艺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05-12-07 15:07:37    浏览:

    竹雕形式丰富,除了圆雕、浮雕等不同表现形式之外,还引申出留青、贴黄、镶嵌等工艺。竹雕作品依据品种和产地的不同,在工艺上又各有所长。建筑多浮雕,摆件多圆雕,糕板雕则都是阴刻;宁波工以骨嵌著称,潮洲工则以透雕见长。

圆雕    是指完全立体的雕刻,即前后左右均完整雕出景物形象,具有三度空间,在不依附任何背景的情况下,可从四周的任何角度进行欣赏。这种以圆雕技法刻制的器皿,大多是取竹根为材,根据竹的自然形态进行构思和设计,略施雕镂,使其成为或巧妙、或古朴、或精致,供人观赏的艺术品。这种因材施艺的创举,看似简单,实极难为。不仅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独创性,还要有极为高超的雕刻技术,两者之间必须紧密配合。最具代表的要数封氏家族。封氏是竹刻世家,世代相传多至五六代以上。其中最有名的封锡爵、封锡禄、封锡璋三兄弟,号称鼎足。他们继承了朱氏刻竹中的圆雕技艺,以竹根为原料,摹仿现实写生,所制作的器物多以新奇胜。封锡禄和封锡璋兄弟由于技艺精绝,名声远播,被地方官推荐,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被召入宫,于养心殿服务。

                                      

▲竹雕兽面纹扁壶(清中期)                 ▲竹雕弥勒摆件(清)                ▲竹根雕采芝老人(清)

                                            

▲竹雕钟馗与五小鬼(清中期)              ▲竹雕雕人物立像(清)                      ▲弥勒佛

浮雕    是指在平面基础上雕刻艺术形象,物象近似绘画,前后体积压缩。因此,浮雕是介于绘画和雕刻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浮雕的制作过程也表明了这一点,即在雕刻前,先将画稿贴在刻板上,然后依据画稿进行雕刻。根据浮雕立体程度的差别,可分为“高浮雕”、“浅浮雕”、“薄意雕”、“线雕”等。高浮雕,与圆雕相接近,所雕形象起伏较一般浮雕大,有的局部为圆雕,具有很强的立体感。浅浮雕,与绘画相接近,所雕刻的想象所起伏较一般浮雕平缓。薄意雕,最浅薄的浮雕,所表现的形象仅是一层平缓的起伏,意到即止。

                                           

▲竹刻人物纹盖盒(清)              ▲竹深浮雕竹林雅聚图笔筒(清中期)       ▲竹雕兰亭雅集笔筒(清)

                                         

▲吴之璠 二乔并读图竹雕笔筒(清)       ▲竹雕高士舟上弄琴图笔筒(清)          ▲竹雕松树腕镇(清)
      

留青    所谓“留青”,也称平雕,即是用竹子表面一层青皮雕刻图案,把图案之外的青皮铲去,露出竹肌。竹材干后始能奏刀,此时表皮已由青转白。所谓“迹若粉描”,与留青之花纹正合。刻后不须一两载,表皮即呈淡黄色,但此后变化不大。竹肌则由淡黄而深黄,由深黄而红紫,故皮、肌色泽之差异会越来越明显。这种雕刻方法不仅精巧,而且竹器外表色泽莹润,经常抚摩掌玩,年代越是久远,竹肌颜色越是深沉,光滑如脂,温润如玉,色泽近似琥珀,同时图案部分也越清晰突出。这种技法始于唐代,当时虽是留青竹雕的初期阶段,所刻纹饰还比较浑朴简单,但这种技法的出现,显示出了竹刻艺术的提高与进步。

                                          

▲竹雕留青协琴访友图笔筒(清)        ▲竹刻留青人物楼台笔筒(清初)          ▲竹雕留青笔筒(清)

阴刻    是指所雕的物象低于雕面的水平面的雕刻技法。线刻,在平面的雕面上以阴刻线条造型,与绘画中白描相似。

                         

▲浅刻观日图竹执扇(清)                  ▲笔筒(清初)                   ▲竹刻石榴蜜蜂图笔筒(清)

透雕    透,意为穿透。透雕又称通雕。通,意为贯通。有在浮雕基础上镂空其底版使图象空灵突出,分为单面镂空雕与双面镂空雕。有在圆雕基础上作镂空透雕,雕出内层的景物。也有平面多层透雕,多的可达五六层。

                                

▲竹根雕四季花卉印章盒(清)                ▲竹根雕三足鼎(清初)             ▲镂雕竹龙纹香筒(清)


贴黄    又称“竹黄”、“翻黄”、“反黄”、“文竹”等。其工艺乃取竹筒内壁之黄色表层翻转过来,经煮压、粘贴到木制胎骨上使其成器。侵中期以来,江苏嘉定、浙江黄岩、湖南邵阳、四川江安、福建上杭均以制作贴黄著称。据已知文献记载,以上杭为较早。贴黄器以木为胎。木胎可随意造型,故能突破竹材为圆筒形的限制,可以制成各种形状的器物,并因此而增加其实用价值,所以贴黄器是值得并应该提倡的。不过贴黄甚薄,只能浅刻。一般民间的贴黄器,造型雕饰都比较简单。但清宫所藏,精工华美,远非民间者可比。

                      

▲贴黄柿形盒(清)                       ▲贴黄双桃盒(清初)                  ▲贴黄云龙纹砚盒(清)

镶嵌    为了增加竹木雕的层次感,采用与载体色泽不同的材料通过镶嵌形成图案。如嵌牙、嵌玉、嵌石、嵌竹、嵌木、嵌骨、嵌螺钿、嵌珊瑚、嵌玳瑁、嵌珍珠、嵌瓷等材料。用多种材料镶嵌在一件作品上,称“百宝嵌”。

                         

▲棕竹旋纹嵌玉鱼戏诗盒(清中期)        ▲紫檀座嵌竹花鸟图插屏(清中期)   ▲文竹几式文具匣(清中期)


编辑:liyan  作者:佚名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外,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我站点的文章,非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版权归本站和作者共有。 免责声明:对于本站会员发布的文章、评论、留言等所引起的纠纷,皆由其作者承担,本站不承担任何相关及连带责任。
最新更新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