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沙龙 >> 时事点评 >> 正文  
中国当代艺术拍卖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来源:艺术中国网    时间:07-05-25 08:41:58    浏览:


  受到广泛关注的二级市场

  1980年代基本上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或者仅有零星,也多是私下进行,非公开化的交易使之难于进行数据化统计与分析。

  进入1990年代,拍卖行的成立、油画雕塑专场的设立,给中国当代艺术展收藏提供了一个公开交易的平台,提供了可资研究、参考的价格数据。在此我们以中国大陆的拍卖中心北京为例进行分析。

  1994年,嘉德首次推出油画雕塑拍卖专场,这在中国大陆是第一次。首次拍卖额为196.13万元,成交率为70.59%.接下来的8年,即从1994至2001年,嘉德共推出16个专场,总成交额为10659.28万元,平均1332.38万元/年,666.21万元/场。如果再加上翰海、荣宝2年(1999及2000年)4场的成交额990.31万元,总额是11,649.59万元,1456.2万元/年,485.40万元/场。

  2002至2004年,嘉德、华辰3年12场的总成交额是14,371万元,总拍品数1013件,平均4790.33万元/年,1197.58万元/场。如果再加上翰海2004年底一场,则总成交额为17,078.73万元,平均5,692.91万元/年,1,313.75万元/场。

  2005至2006年,北京七大拍卖行(嘉德、翰海、保利、华辰、匡时、诚轩、荣宝)2年共设28个专场,总成交额17.86亿元,平均8.93 亿元/年,5956.21万元/场,而两年的拍品总数也上升至4,484件。

  据此,我们可以对中国油画及雕塑的拍卖市场之成长进行粗略划分:

  一、发轫期,1994-2001年。

  这一段时间,画家与画廊没有形成顺畅的合作、互动机制,作为市场基础的画廊业不发达。一级市场的不发达,造成了原本属于高端的二级市场的拍卖行担当了一部分发掘艺术家、培养艺术市场等原本一级市场的责任。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整个拍卖市场的情况是成交额不高,年成交额平均约为1332.38万元。每场成交额约在600余万,每场拍品数量也不大,一般在百件以内。

  这8年,嘉德占据了中国油画雕塑拍卖的绝大部分份额,在培育市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成长期,2002-2004年。

  中国初步有了画廊基础,一级市场雏形已现,开始有艺术经纪人出现,拍卖市场的年平均成交额开始增长到3556.88万元,比发轫期平均增长2224.5万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66.96%. 拍卖市场也形成了嘉德、翰海、华辰两三家良性竞争的局面。

  三、价格高峰转折期,2004年底至今。

  实际上,价格的迅速上涨的态势在“非典”结束后的2003年便初现端倪,至2005年达到高点,应当说这是多年市场培育的结果。价格的飞涨,一方面是因为之前油画为主的当代作品价格偏低,有所补偿,另一方面是行情看好,市场扩大,更多的收藏家、画廊,更多的资金开始进入。

  伴随着行情走好的是拍卖行数量的迅速增加,北京从事相关业务的拍卖行增至7家:嘉德、翰海、保利、华辰、匡时、诚轩、荣宝。2005至2006年的2年间,7家拍卖行共设23个专场,总成交额16.68亿元,平均8.34 亿元/年,7,767.08万元/场,而两年的拍品总数也上升至4728件。

  市场的高速成长与拍卖行的同步速增,带来的是竞争的加剧与调整的加速到来。2006年11月匡时、保利、嘉德、诚轩、华辰5大拍卖行于一周内先后开槌,这被业内人士称为“北京拍卖周”。

  多家拍卖行集中拍卖,对交易双方是便利的,拍品、资讯集中,省去许多时间、精力。然而拍卖会的过于集中、拍品投放量的巨增也带来新的问题,不仅造成了买家的疲劳,更造成实际交易量的萎缩,而成交率更是大幅度下滑——北京拍卖周秋拍68.6%的成交率相对于春拍,平均下挫18.2%.,给红红火火的当代市场敲响了警钟。

  随后进行的香港佳士得、北京翰海与台湾罗芙奥的拍卖,成交率、成交额双双上扬,似又给寒风已然扑面的当代艺术市场以些许暖意,许多困惑。在历经两三年的火热之后、在股市走好的同时,市场迅速淘汰一部分浮华,进入结构调整期。
编辑:木子  作者:佚名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外,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我站点的文章,非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版权归本站和作者共有。 免责声明:对于本站会员发布的文章、评论、留言等所引起的纠纷,皆由其作者承担,本站不承担任何相关及连带责任。
最新更新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