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中国城市雕塑发展现状
1.2.1中国城市雕塑的历史沿革及与西方城市雕塑的特征比较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璀璨辉煌,其作品数量之多,门类之丰富,技艺手法之高超,令世人叹为观止。
中国雕塑史可以上溯到久远的原始社会时期,这时候我们伟大的祖先就已经学会制作陶器,制作玉制、骨制的雕刻品,这大概是最早的雕塑作品了。从文明之初开始,雕塑艺术不断的发展沿革,演绎出多彩的中华文明。中国古代的鼎等祭祀器皿和其他日常用具多是精湛雕刻品,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中国古代的建筑附属雕刻品、陵墓雕刻品、佛像雕塑品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亭台楼阁多雕梁画栋,家具及其他用具也是玲珑多姿、美不胜收的艺术佳作。中国灿烂辉煌的城市雕塑反映出中华雕塑艺术的不俗成就,体现着特有的东方神韵。
中国雕塑史的发端早于建筑史。梁思成先生在《中国雕塑史》中有述:“然而艺术之始,雕塑为先,盖在先民穴居野处之时,必先凿石为器,以谋生存;其后既有居室,乃做绘事,故雕塑之术,实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也。”无论中外,雕塑一直是建筑物上必不可少的装饰物与附属物。如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屋脊上的吉祥鸟兽、富贵纹图成为中国古典建筑最鲜明靓丽的特征,形成优美的建筑轮廓线;在西方,自城市雕塑兴盛之始的古希腊、罗马时期,雕塑艺术就被广泛的用于广场、教堂、宫廷建筑上。雕塑与建筑结合,不仅可以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而且可以协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增加建筑的人文、艺术气息。在构造整体环境的空间美感上,建筑雕塑有时可以起到主导作用。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建城史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悠久的。据考古发现记载,我国的建城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6000年以上,湖南澧县大溪山挖掘出土的城墙遗迹,证实了这一点。中国城市的繁荣史伴随着殷商古都、春秋时期战国的七雄诸侯国,一直延续至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代。
随着城市的出现,公共艺术自然随之而出,如最早出现的木头路标、石头路标,直到后来的门标、城门、城阙,这即是最早的城市雕塑,而且是最醒目、最具有标识性的。放眼望去,远处的城门、城阙、城墙既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和导向牌,又是一个城市文化艺术的载体。随后出现的图腾(鸟类、兽类、鱼类等等)、吉祥物(麒麟、龙、狮子、虎等等)及祭祀礼器等都是用来作为公共活动的物品和象征物,显然就属于城市雕塑这一艺术门类;更勿论繁多的陵墓雕塑和纪念性的碑、坊及后来的道教、佛教塑像等。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例如各国语言、文字就各不相同且类别复杂、繁多)其雕塑艺术也各有着自己民族、区域、时代的鲜明烙印和存在形式,如古埃及和尼罗河两岸的金字塔、石身人面像,中国的齐长城、秦长城、隋朝大运河都有遥距万里的不同风格和表达方式,但它们又都属于造型艺术。中国的书法艺术、中国画艺术与西方的油画、版画等都表达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对视觉艺术表现的理解和发挥,如西方文明对人的理解是赤裸裸的,是直接的、开放的、表现的,而东方文明对人的理解是含蓄的、中庸的、间接的,这些差异突出表现在西方裸体艺术横行,而东方较多长袖宽衣、缥缈的人像、神像、佛像等。
艺术的发展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上下波动的,她有着显性和隐性两方面。城市的出现必然产生城市公共艺术,而雕塑艺术是公共艺术中最重要、最直接、最原始的造型艺术。城市雕塑尢如价值一样,她自身是稳定和绝对的,而她的发展兴衰则如同价格一样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兴盛时大兴土木,艺术昌盛,城市雕塑彰显、突出其‘显性’的一面;衰退时其建设停止也就表现出其“隐性的一面”,此时城市雕塑停止了建设与发展的步伐,但总的来说城市雕塑还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生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