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中国城市雕塑是世界城市雕塑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着光辉灿烂的一页。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妄自菲薄,为什么要让东方人的眼睛全变成西方人的眼睛,东方的思维方式变成西方的思维方式呢?这是崇洋媚外的极端表现。至此,有人会大讲西方人用科学的解剖方式来绘画和雕塑,而中国人是纯属凭感觉,仅靠意象而已,没有科学依据,观察方法也不科学、不严谨等等。那么我要反问一下,中国早在三国时期,华佗就成功地实施了人类第一例脑外科手术,你能说华佗不懂人体解剖,仅凭感觉在人的胪腔内大刀一挥么?难道中国如此准确的人体结构解析图---五行针炎图示是人们信手涂鸦的么?
由此可见,对东西方艺术的理解,对东西方城市雕塑的理解就如同中餐和西餐的比较罢了,怪不得连中国农村里的老百姓都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
中国专制的封建帝制与宗法等级制度,使中国城市雕塑没有更好地体现其应有的公众性、开放性。中国城市雕塑大多应用于上层阶级的皇室苑囿、器具陈设、装饰物品,或者作为宗教、祭祀的表现载体,或者置于帝王将相陵寝中为其歌功颂德、扬名立万。反映老百姓生活、思想心声的城市雕塑作品数量较少,大多作为世俗生活中建筑、物品的附属物,寄托了人们渴求吉祥、平安、富贵、多子的美好愿望,或是反映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家族兴旺的美好夙愿,同时中国古代城市雕塑作品体现了东方独特的艺术神韵,造型优美,手法超群,反映了中国雕刻艺术的不俗成就。
近代的一段屈辱史使中国城市雕塑发展归于停顿。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雕塑艺术重又获得了新生,但面临着传统雕塑艺术与现代雕塑艺术的接轨,面临着发展现代城市雕塑的问题。在最初,中国城市雕塑中红色战争题材的作品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重,一些革命英雄纪念碑、纪念像,矗立在各大城市显要的位置,矗立在具有纪念、凭吊意义的革命圣地之上,树立起弘扬革命英烈业绩的不朽丰碑,这其中有不少精益求精的精品之作,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集中了集体智慧的结晶,演绎百年风云,记录了为民族独立而斗争的百年光荣历史。革命题材有它记录历史、教育、启示后人的作用,具有深刻爱国主义教育意义。一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触动着人们的心灵,激励着后人,成为民族精神的光辉写照,它的精神力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必将光照千秋。倾注着雕塑家热情与激情的纪念性城市雕塑作品,成为了革命战争岁月的见证者,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与纪念意义,成为城市文化的鲜明写照,有效宣传了城市形象。
西方城市雕塑在近代获得了迅猛发展,无论是城市雕塑艺术水平还是城市雕塑规划与建设都取得了骄人成就。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人权、平等、自由等思想为现代城市雕塑艺术奠定了浓厚的人文基础,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的重要景观,被置于和建筑物同等重要的地位,与之相辅相成。它与建筑的功能、特点相联系,聚焦大众的视线,成为城市的标志,强化了城市环境空间的主题。
欧洲现代城市雕塑十分注重与环境的融合,注重作品本身所蕴含的艺术与文化传统,重视雕塑作品的文化品位与艺术水准。如挪威奥斯陆〈生命公园〉中的雕塑群,以人体雕塑为主,有秩序、有层次、有主题地放置在公园中轴线上,这些表现生命的主题雕塑,给人以人生的思索与思想启示,让人不由的探寻起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真谛,人类情感的尽情表达与释放给每一位面对生命的人以震撼的力量。雕塑家把欧洲古老传统与现代艺术思潮及挪威民族风格融为一体,充分表现了雕塑作品的艺术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