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城市雕塑规划的技术和方法:城市雕塑规划涉及到城市建筑、城市道路、城市文化、山体水系、公园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如果说城市雕塑规划是一篇文章,那么城市雕塑则是每个段落的中心句或过渡段,它可以总领整个城市的特色,阐明文化思想主题;可以开启一个景观,也可以收尾一方景区;可以自由穿插点缀其中,于柳暗花明、幽幽然中领会全段的主旨与意境;它也可以承上启下,使景观各自独立又相互联贯。这样文章才会和谐有序,才会让人易懂爱看。城市雕塑规划是一部雄浑的交响乐,每一个音部与音位都要奏出和谐的音符,这样才会有总体旋律的唯美与壮丽。无论城市雕塑规划这篇大手笔的文章如何写就,其编制技术与方法都必须是科学、合理、有序的。
2.3.1城市雕塑规划中的分类与宗旨在城市整体综合规划中制定比较完善的城市雕塑规划。结合历史文脉、城市现状布局,对城市雕塑主题定位、布局、结构、层次做出纵深的可持续性发展目标。
2.3.1.1城市雕塑规则原则上以此六项为宗旨a.展示时代新风,弘扬民族精神。
b.纪念古今名人,教育启迪后人。
c.重大事件记录,传承城市文脉
d.展示文化艺术,打造城市人文气质。
e.融入城市环境,丰富公共艺术。
f.注重生态环保,倡导持续发展。
我国目前城市雕塑建设总量并不多,且随意性、盲目性较大,布局分散杂乱,存在着城市雕塑与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在色彩、风格、尺度上不相协调的问题。以后以重点地段、重点街道、重点广场为主要着眼点,作好大型城市雕塑作品规划,积极、稳妥的发展城市雕塑规划事业。
城市雕塑规则要有前瞻性、指向性,积极引导,合理推进;城市雕塑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城市雕塑规划;城市雕塑创作要结合环境综合设计,要有较高的艺术性与思想性,要重视其生命力,反对粗制滥造和“文化缺乏症”。
2.3.1.2城市雕塑类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种
a.主题纪念性雕塑:
一般气势宏大,主题鲜明,往往要占据重要的空间位置。与被纪念对象有关的场所,还要留出进行纪念性公众活动的足够空间。这类作品一般都要在所处环境中占主导位置,对环境氛围的形成发挥导向作用,因此需要有较大的尺度,让群众一进入环境空间就能看到,主要以革命题材和重大事件为主。
b.广场标志性雕塑:
弘扬时代精神,展示特色景观,具有标志性与象征性。此类雕塑作品在某些方面反映了时代的心声与发展的潮流,反映了公众的理想追求与精神风貌,它们往往以形象的语言,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揭示出某个特定环境和城市文化的主题。创作上思想内涵丰富,有比较大的体量,雕塑在所处的环境空间中占据显要、主导的位置,发挥统率和聚焦的作用.
c.公园绿地雕塑:
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考虑各种题材的雕塑小品。
d.建筑装饰雕塑:
配套于主体建筑群落之中、之上的装饰造型,和建筑结构立面共同构成城市的空间艺术景观。
e.园区环境雕塑:
学校、风景区、开发区等环境雕塑是城市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公共艺术性,点缀、装饰、抒情、激励是此类雕塑的特征。
f.宗教雕塑:
主要分布在各种人群集中的寺、庙、院、堂中,是宗教教化的工具,如佛教的寺院、道教的宫场、基督教的经堂等。
g.专题展览雕塑:
传播城市雕塑艺术与文化,提高大众对城市雕塑作品的了解度与鉴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