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城市雕塑规划中的管理机制要制订城市雕塑评价标准体系,制定从城市雕塑主题创意、招标发包、竞标发布、专家评审、市民评议、公示、陈列、淘汰、保存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由各地城雕委牵头,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参照世界发达国家城市雕塑成功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形成客观公正的城市雕塑评判标准。
在创作宗旨上,城市雕塑作品要贴近生活,贴近大众,反映大众的审美需求与情感特质,体现深深的人文关怀,反映真善美,实现艺术性、思想性的高度统一。雕塑作品要推陈出新,富有新意,富有时代的精神元素与符号价值,要将一切创造美与和谐的公共艺术创作技巧吸纳进来,为我所用。
将城市雕塑与周围环境进行整合,综合规划,全盘考虑,努力制订出一套实用、科学的城市雕塑规划成功模式,探索城市雕塑规划成功样板,不断的总结经验,使城市雕塑规划建设理论更上一个新台阶。当前我国城市雕塑建设急需相关的规则、法规对它进行规范与约束,这样才会促使城市雕塑建设向着一个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也会有力的指导未来的城市雕塑规划建设。
城市雕塑的立项、设计、制作和安装等程序,要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政策、法规。城市雕塑是社会公益事业,大型公共文化建设项目,要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城市雕塑建设,积极促进公共艺术百分比政策的建立,鼓励社会力量赞助城市雕塑建设。立项上,提交申请立项材料应包括雕塑题材、建设规模、经费预算、经费来源及所在地主管部门的选址意见。
城市雕塑审批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级重大题材和重要政治主题的城市雕塑,区县标志性城市雕塑及一般性城市雕塑;城市雕塑设计可以采取邀标、招标、广泛征稿等多种形式;城市雕塑设计批准后,要确定用地范围,城市雕塑管理部门要监督整个制作、实施工程,保证质量。建成后组织专家验收;城市雕塑建成后,原则上按照“谁建设、谁维护维修”的原则来进行,保持雕塑的完好和整洁。
目前各城建规划局都将城市雕塑建设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主要节点、中心区、景观带规划出城市雕塑设置区域,有些地方还有雕塑主题公园、雕塑规划带的立项与建设,形成城市雕塑系统网络框架,在城市各个重要公共空间,布置有力度的城市雕塑作品;各有关部门也在开展各种城市雕塑艺术宣传、推荐活动,提高公众对城市雕塑作品的关注度,提高大众的公共艺术审美水平;城市雕塑管理部门积极出台相关规则、法规,对城市雕塑建设一系列程序进行监管,加强城市雕塑建设市场管理,并组织专家、学者对现有城市雕塑进行普查、评审,清理整顿粗制滥造、无文化品位、有损城市形象的“垃圾作品”。有些地方探索出了一套成熟且公开透明的程序,即“招投标征集方案----专家初评选出入围方案---入围方案公示---公众评议----反馈创作者---产生最终实施”,以公平、公开、公正的态度,有力的保证了城市雕塑创作的水平。
2.4中国城市雕塑走入规划时代
建国之初,城市雕塑规划还是一处令人感到十分陌生的领域。中华民族有古老的园林艺术,有辉煌的中国石窟艺术,有秦始皇兵马俑,有气势恢宏的古代建筑群,但城市规划与城市雕塑规划的概念,却是广大城雕工作者所未知的领域。我国城建在最初基础薄弱,城市基础配套设施还很不健全,公共服务设施亦数量匮乏;建筑物造型呆板,色彩单调,布局结构很不完善,缺乏现代城市气质。
随着城市化的大力推进,中国现代城市雕塑建设也拉开了帷幕,城市雕塑艺术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光辉历史中汲取了丰富的创作题材与创作热忱,城市雕塑在建国后即呈现出一派繁荣局面。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雕塑也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拥有的更多的创作源泉与创作题材,城市雕塑建设正以革故鼎新之势,健康、合理、有序、稳步的发展。
以日益强大的城市建设事业作铺垫,我国的城市雕塑规划也开始启动,并愈来愈得到城建部门的重视,各大中城市纷纷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编制出单独的城市雕塑规划,并且从长期、中期、短期三个历史时间段出发,分别做出综合的城市雕塑景观意群构想,立足于城市整体布局结构,着眼于城市自然景观特色与历史人文特色,从空间的广度与时间的纵深延长度,描绘出整个城区的城市雕塑规划布局图景。二十一世纪的城市雕塑是体现“规划”性的城市雕塑,城市雕塑进入了规划时代。城市雕塑规划成为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一定的发展时期,城市建设也出现了不少弊端,如不顾城市历史人文特色,盲目的建设一些现代感十足的大建筑、大景观,背离了城市整体气息与人文底蕴,反而成了城市建筑的反面教材;城市景观建设相互模仿、抄袭,千城一面,丝毫没有反映地域色彩,成了城市景观建设的灾难,使城市失去了个性标志,迷失了城市的自我,这一点必将对整个城市建设带来深远的不良影响。城市失去了原有的韵味与风格,这是城市建设的悲哀。在城市雕塑景观打造上,与周围环境欠和谐统一,忽视了雕塑的艺术品位与人文价值,景观缺少自然生态性。
随着城市总体规划水平的提高,城市雕塑规划也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城市雕塑规划中文化特质与地域特色越来越得到重视,一方面保持城市原有的历史韵味与文化遗迹,使城市保持其个性与文化特色;另一方面打造出现代时尚都市风情,让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新成果、新观点在城市中得到充分展现,让城市跟上现代文明的发展步伐,即有历史遗韵,又有现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