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注重城市雕塑规划效应城市雕塑不仅自身有着艺术美与思想感染力,有效的对其进行规划,还可以自然地对空间加以分隔,形成多维城市空间,产生丰富且有韵律感的视觉审美效果。巧妙的布置雕塑,可以使雕塑起到导引转折点的作用,吸引视线,聚焦目光,加强空间的序列感或轴线感,极大地丰富空间。
雕塑作为公共艺术,其与公共环境及周围景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城市的文化品味,很大程度来源于它的共有空间艺术。树木、喷水池、长椅、广告牌、电话亭、街灯等,实际上也具有雕塑的审美特征,如果从更广义上讲,建筑物所展现的优美外形与几何轮廓,也是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一体的特殊雕塑,将城市形态和都市空间加以立体地、整体地规划与艺术构成,这是新形势下对都市环境审美的必然要求。城市雕塑、建筑、公用设施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应从属于城市整体美学要求。城市雕塑应该和谐的置于城市环境之中,在造型、颜色、材质、绿化、铺地等诸多环节上进行统一规划设计,造就整体艺术氛围.城市雕塑作品要恰到好处的体现其艺术主题性与激活思想的意义。
城市雕塑这一艺术性的空间环境分割线,创造出巧妙的流动空间。后工业化文明创造出城市,但城市又成为后工业化时代的奴隶与附庸。“城市居民丧失了接触自然环境和使人精神振奋的条件”,水泥、钢铁、玻璃等建筑材料无法摆脱的僵硬、冷漠感,使城市雕塑在空间环境内起到了适当的调和效果。
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规划空间的布局单单体现了城市整体的几何构造与功能组成,为城市的人流、交通提供了一种现实的便利,给人的视觉以明晰、简洁、有序的观感。人们自始而来的一种对自然界的亲近与向往,对艺术美的追求,始终牵动着都市人的情感神经。碧草蓝天,浮云流水,富有音乐韵律的艺术美,滋养、抚慰着人们的心田,这应是现代城市一种极需的人文功用,这必将拉近人与城市、自然、真善美的距离。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以一种巨大的、沉默的艺术感染力展示在世人面前,诉说着都市人的精神信仰。
2.3.5城市雕塑数量、规模的控制城市雕塑规划中城雕作品放置数量与规模也要做到疏密有致,位置要考虑充分,做到恰到好处,过多过少都不是适当的做法。摆放过多挤占了城市太多的空间且引起视觉的繁乱,太少则缺乏了城市的艺术美,使雕塑作品的审美功效不能够完美展现。城市雕塑作品摆放适当合理,在整个城市景观环境中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激活整个区域。 城市雕塑建设中的数量、位置、规模等参数都是在综合分析现有城市雕塑资源基础上,结合城市规划,结合地域人文特征,经过充分构思后形成的,这是城市雕塑规划所反映的内容之一。
城市雕塑不再是盲目的见缝插针,随意的想在哪儿建就在哪儿建,想建多少就建多少,不是主观随意的在一个地方任意摆上一座雕塑。城市雕塑规划对城市雕塑发展给予科学、系统、有序的指导,明确了未来一定时段内城市雕塑的分布情况,以及城市雕塑的分批、分片建设步骤,将城市雕塑建设用规划的语言描述,使城市雕塑建设的“规划性”体现出来。城市雕塑要明确的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其依托,尤其是城市雕塑拟建选址点的选择、认定,城市雕塑创作题材的选择,要根据其地域特点及历史人文传承特点,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结合城市的时代风尚,得出最醒目、最鲜明的主题创意。
城市雕塑建设要从总量、规模上实行严格的把关与控制,一定要避免建设中的盲目性,使城市雕塑建设各环节都能够制度化、体系化,使其有序开展,合理推进。城市雕塑的设置一定要实现恰到好处,尽力避免带给人视觉审美上的瑕疵。
对于大型城市雕塑的建设,尤其要审慎、严谨,主题创意、材质选取、造型设计要经过充分的方案论证,做到与城市建筑物、周边环境完美融合,做到情景交融相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