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沙龙 >> 艺术论文 >> 正文  
城市雕塑规划与城市文化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06-12-29 10:57:00    浏览:

2.2.3.2对城市公共场所与与公众心理的了解
   城市雕塑在特定的选址点,如主干道交叉点,市公园或城市车站、广场内,需要对人流及公众的心理特征有所顾忌。主要参数有人流的数量、频率,人群分布特征,人群情感、心理特征等因素。当然人流与公众心理是与场所功能有着天然联系的,不同的位置、场所特征,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人群积聚与人流效应。这也决定了城市雕塑的尺量大小与体积特征以及城市雕塑的内容与形式。

2.2.3.3对城市建筑群落空间特征的分析
城市雕塑规划中,周围建筑物特征也是必然要考虑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周围建筑物的功用,如是商业写字楼建筑,还是大学城或是群众的公共文体休闲中心,这又是场所功能性特征的直接体现;其次是客观因素,建筑物的立面几何特征、布局特征、天际线特征都要考虑在内,城市雕塑的大小、色彩、立体造型的选取要与之相衬,起到烘托整体景观,增加视觉美感的效果。将建筑与雕塑结合在一起,从整体上构思综合雕塑景观。

2.2.3.4对城市历史文化的挖掘
城市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是一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城市文化对城市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城市雕塑中的人文特质与城市气质、风貌是相互依存、相互照应的。城市的历史人文是城市雕塑创作的重要依托,是城市雕塑取材的主要参照。城市雕塑需要融入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彰显城市历史人文特色,体现一种精神,展露一种思想。

2.2.3.5对城市雕塑空间形态的控制
雕塑的高度、长度、宽度三者之间要力求舒适、适宜、优美、得体,这就对雕塑的造型有了更高的要求,雕塑作品要保证观赏者在不同的、多变的角度下欣赏,都能给人以造型美感,不光是正面,而是从多个侧面、多个视角都能保证其视觉审美效果。

城市雕塑置于城市公共空间之中,其观赏视角就更加繁杂、多变,自然界的阴晴会影响自然光照效果,近而影响城市雕塑的外观欣赏,夜晚中灯光与阴影交汇的效果也会使其与白天的欣赏效果有些许差异。这些都会形成城市雕塑作品的视觉审美差异,雕塑创作中要事先考虑到这些影响造型的自然与人为因素,尽量保证其造型的完美性,考虑其综合的观赏效果,不能以偏概全。

建筑物、路网特征、雕塑作品、欣赏者、自然地理特征、历史人文气息是城市雕塑规划中的重要参照项。

2.2.4城市雕塑规划的基本模式
a.主要由城市规划建设部门选择具有城市雕塑规划设计能力的单位
b.规划单位需要有科学的人员组织结构,主要由城市规划师、雕塑家、建筑师、风景园林师、美术师、文案策划人等各种工程技术、文化人员组成一个规划设计班子,其中学术主持人的作用非常重要,其学术水平、经验、思维直接影响规划成果的深度、广度和高度。
c.规划前期需准备城市的基本资料,如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旅游规划、开发区规划及各种区域详规和城市设计,另外还有城市的文化建设现状资料,城市对外宣传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资料,城市规划建设部门的雕塑规划要求及设计深度。
d.规划途径主要由管理部门主持规划要求说明研究座谈会,由规划局、建设局、旅游局、文化局、市政园林局、财政局等主管领导、专家及社会各界文化人士、规划权威、雕塑家、美术家等组成,规划设计单位参加,进行讨论、交流、研究、建议、指导。
e. 规划设计部门进行现场实地勘探和研究、搜集资料、统计整理,进行实地的感受、接触、融入、思考。
f. 整理出大体规划纲要、主要设计思想意向及概念性设计方案,与建设管理部门交流、讨论。
g. 根据建设管理部门意见进行调整、深化,整理出基本的规划文本、综合说明书、单体创作草稿,形成会审前讨论稿送交业主审查。
h.根据讨论稿意见形成最后的正式规划文本、电子文件、综合说明书、图板、雕塑小稿(约30cm左右)、DVD演示文件,所需材料数量由业主定,招开规划会审会直至原则上通过为准。
i. 规划文件原则上通过后,上报市政府及相关单位,最后形成法律文件而生效实施。

编辑:白一雕塑  作者:白一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外,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我站点的文章,非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版权归本站和作者共有。 免责声明:对于本站会员发布的文章、评论、留言等所引起的纠纷,皆由其作者承担,本站不承担任何相关及连带责任。
最新更新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