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沙龙 >> 艺术论文 >> 正文  
公共环境与材料雕塑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06-05-01 18:20:00    浏览:

3.社会需要陶瓷雕塑的多元性

    十年前如果说到陶瓷雕塑的话,它便是陶瓷工厂中不计其数复制着的各类传统人物的工艺品。是一些工匠和艺人靠其生计的一门营生。而现如今的艺术多元化迫使独立学科之间的多元变为必然。在不断制造的背后,同时运行着一条制作的轨道。制作一方面作者构思作品,往往考虑更多的是形的精神,一方面由形的精神从材料来转化到作品,才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作品形式。

    陶瓷雕塑的多元性由几个方面可以得到体现,一是作为个性对象出现,二是作为一种感情的存在出现,三是随着时间和场合的不同而出现。

    第一种意义就这一种形式而言,艺术家个体的创造行为本来就不拘一格,极尽创作的自由,不同人们的修养所反映出来的状态也各不相同,对材料对空间的解释都不尽相同,表现的作品也就丰富多彩了。第二种意义在于,把成为知觉的直接的对象的外在存在,情感模式的出现依然会丰富创作源,无疑对材料的感知和体验会更加直接。第三种意义是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对艺术品的要求从原来的单一形式变成更多更高的要求,就会发展已经慢慢抛弃填鸭式的或政治形式的单一需求。在审美多元,材料多元的前提下,建筑模式和环境改造中,在单一或现有常见金属(不锈钢),石头(假山),木头都不能满足于社会功用的同时,环境容纳的多材料的形式被充分体现,陶瓷进入公共环境已变得大有可能。日本在这一方面所做的工作和贡献是不能质疑的。

五.陶瓷雕塑进入现代之后的意义

1.人们审美变化后所带出的

    同绘画艺术相比,雕塑的发展显示出缺乏一定的明确性和滞后性,虽然人们或许试图对雕塑艺术进行分类,但这仅是一个评论的任务,而不是历史的任务。由于随着时间的迁移,人们的审美不断在变化,对新材料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试验,通过各种各样的“运动”拓展了艺术的界限,风格的并存,材料的混用,势必对审美重新评价,对审美的要求重新定义。在这个时代,艺术生活使材料风貌的延续成为可能,它刺激了艺术家的观念和知觉的互相交流,通过时间和地点,使陶瓷雕塑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交错,与古代雕塑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为每个艺术种类提供智性和各种想象背景,展示了材料的多面语言,为其他艺术拓展空间提供更大的可能。陶瓷就是这样为每个艺术形式提供了同样的背景。为艺术家有能力创造出完全属于他个人的东西,也拯救了艺术家并赋予他作品公共的意义,也强化了真诚的艺术家的个人主义。在审美突变的潮流中,个性被抬高了,材料不但没有压缩艺术家的想象力,反而充分给予了艺术极大的自由,艺术家吸取了各种材料的各种特性,吸收了来自自我之外的超意识的感觉和观察力,这个艺术行为充满活力,主要都是源于材料本身,陶瓷雕塑形式的出现不是突发性的,它走进公共环境中也是通过各种综合原因之后才形成的。传统部分众所周知,它跟阶级,政治各元素不可分割,走入现代之后,它的视角必将转向审美因素,才得已结果。审美过程前进一步,我们的创作意识就更丰富一层。如果我们不仅仅满足于获得创作意识,而且还要探究作品之所以引起我们对审美有更高的要求,审美过程自然便拉长了。陶瓷雕塑形式多年来一直以工艺品自居,它的指向直接是经济市场,人们自然而然把它的审美情趣定在较高的工艺要求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把工艺美感和审美过程混为一谈。这种审美过程比较有意义的是,这种艺术形式推至秦代的兵马俑的陶塑时代,我们却不知怎么给它一个确定的定义。实际上当美感经验取得了某种观念形式的时候,与那种观念相联系的美感刺激。在这个时候,审美观念不能回避,事实上,它也回避不了。了解这一点的意义在于,我们对审美应持一种广泛态度,而不是束缚。在审美领域里的前锋而言,对于后进者,后续者来说,一定的审美观念恰恰是引导他们极好的向导,不然,一种新的形式可能永远处于他们的视野之外,同他们处于异己的对立状态之中。

编辑:吴永平  作者:吴永平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外,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我站点的文章,非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版权归本站和作者共有。 免责声明:对于本站会员发布的文章、评论、留言等所引起的纠纷,皆由其作者承担,本站不承担任何相关及连带责任。
最新更新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