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沙龙 >> 雕塑杂谈 >> 正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散点中国当代艺术家
来源:东方视觉    时间:07-05-18 09:00:04    浏览:

    金锋

    金锋由感性进入理性的思维锋芒冷峻而锐利,表达方式往往出人意料,语不惊人死不休。前期作品的诉求集中在对艺术观念的体现上,重视艺术创意的知识学基础。由于不满观念的庸俗化表达和投机性套用在当代艺术中的危害,他近期着力开掘更为多样的艺术言说方式,追究观念表达如何服务于艺术目的这样一种的普遍主义问题,从而触及并张扬当代艺术的实验性与批判性。他喜欢在图片作品中连续呈现一个完整的行为过程,归结出过程中与结果的不同意义。他的作品虽然第一眼容易让人产生表面而纯粹的视觉震撼,但最终还是给人们带来一种持久常新的期望。

    特立独行的金锋一直在寻找一种与众不同的自由,这种自由既诉诸于身体,又诉诸于精神本质。出于骨子里的精神强势和优越感,“内圣外王” 的古训完全成为他身体力行的一种行为准则,这也使他的艺术实践充满凶险,常有置死地而后生之感。他内心的修为与境界提升,宁静而自为,与外在行为的极端性、激烈程度形成有趣的对应,甚至鲜明的反差。他对自己与他者身体资源的一种蓄意入侵和肆意挥霍,如《输出与输入》、《金锋过手》等作品,貌似胆大妄为,却极具智性锐度与分寸感,体现着人游离于自我把握与超越自制的两难选择。藉此,金锋试图打通人在理性与感性之间的障碍与界线,体验某种感知方式上的超越。他往往由日常性的伤害等细微处着手,以锐利得令人惊悸的方式,直接切入对生死、精神不灭等终极问题的追问,表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经验的洞察力。金锋自身正日渐成为一个复杂的矛盾体,遥不可及的两极以异常的形态共存在他的个性之中。在人性的两极之间无止境的来回跋涉,或纵横驰骋,却也形成了他独具一格的脉络和轨迹。

    录像作品《如梦令》系列是金锋2003年以来尝试用录像来表达自己想象力的结果,从《如梦令Ⅰ》到《如梦令Ⅳ》,他所关心的对象没有变,一直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年轻族群。但他的表现手法越来越超现实,直至亦真亦幻,现实情境和幻象之间没有明显的区隔。无论是民工、娼妓,还是学生、城里人,他们的自我表达似乎是一种催眠的结果,并不简单地彰显出所谓社会底层关怀的虚假光晕。镜头在金锋的录像创作中是十分关键的,展示在镜头前的一切都经过深思熟虑。为了镜头前的表现,脚本和排练也许都是必须的。镜头赋予了金锋充分实施现实重构的机会。他的作品《如梦令Ⅰ》、《如梦令Ⅱ》表面上逻辑清晰,使用的是最具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式,主人公叙述和虚构事实按部就班地交替发展,脉络分明。但金锋却暗渡陈仓,凭借对现实的重塑,搭建自己的想象空间和出轨的妄想。虚构事实的无意义性通过一个仪式化场面的持续发展得以反复强调,最终呈现出一种人生残酷的况味。

    而《如梦令Ⅳ》则充满隐喻。无所不在的鱼干、头盔等道具拉开了作品与现实的距离,录像中的人物似乎都处在集体无意识的梦境中,他们的注意力、行为都带有不知所以、无可名状的集体共性,让人想起某种跟文化习性有关的集体癔症。在《如梦令Ⅳ》中,各种仪式化的场面则占据作品抽象语汇的一大部分,由此,金锋把一种压抑在人们意识深处的集体妄想症表现到了极致。他像一个催眠师一样,把镜头前人们的表演转化为一次次集体梦游。由于线性逻辑被打破,童年记忆和精神家园的象征意味已不重要。作品中最让人记住的是金锋刻意营造的那一个个虚构情境中演员们的精神状态。他们全都身份不明,神思恍惚,灵魂出窍,像牵线木偶,又像棋盘上的棋子,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推来推去、摆东摆西。被摄入镜头的人们几乎都是无个性的,头盔的覆盖,让作品中人物的任何一张面孔都像身上悬挂的鱼干一样,毫无特点,让观者也无从辨识。金锋所要洞察和呈现的是并不轻松的心理内容,脆弱的集体无意识不断重演,已然演化为社会无意识。社会无意识的强势存在和对个性的抹平,则使得这场集体梦游变成一种当代青年社群的寓言。在他所揭示的生存处境中,无形的社会压力,早已取代自然规律,带有强迫性地主导着所有年轻人乖张的情绪和行为。他作品的超现实语境,其实是全球化社会超现实情境的一种折射。作品的客观性从主观性默默渗透而来。人物失语的表征,也把作品的解释权从艺术家的语境中剥离,完整地交给观者。

    到了《如梦令Ⅳ》,金锋的《如梦令》系列真正有了梦魇的感觉,这种特别的做梦感觉是否也可以轻松一些。

    金锋雕塑《四大金刚:北京猿人》以圣像再造的方式,讽喻着发展中国家争相编造文化神话的集体无意识和精神迷失。形形色色的强国梦想,使得我们的生存经验不断被新国家神话、新宗教元素所混合并置换。的确,我们无法回避虚构历史这一民族国家共有的集体无意识行为。但就在此时,先进的科学技术乃至空间技术,也在演变为我们探求未来社会必要的精神出路。金锋的雕塑无非也是这样,让所有的人为拼合变得自然,继而变得浑然一体。圣像之所以为圣像,其实取决于一种视觉习惯。面对《四大金刚:北京猿人》,我们体验着当下人类错综复杂的心情,梳理着自己的文化认同。在现代性的发展链条上,人类的安全感究竟在哪里?我们真实可感的个性体验与外在的、虚构的文化经验一直混合在一起。其实,我们越是无比自信,也就越是崇尚某种神秘力量的存在,越是要寻求倚靠乃至归宿。后发展国家的崛起,在改变全球现实的同时,也在实用主义的驱使下改变我们的历史和神话。即便北京猿人看上去不但弱质,而且弱智,也太不像人,然而,一旦文化认同的语境需要它,我们就希望它的寿命再往远古世界延伸100万年。我们也希望自己的精神家园中,传统文化的金刚不坏之神能够永葆风调雨顺。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的神州飞船比别人的航天飞机更安全,永远不出事。非得这样,我们才算有效表达出改变国际权力架构的理想吗?事实上,天知道。

    金江波

    金江波2005年多媒体互动作品《18铜人》是他一贯使用高新技术、材料制作作品的一个延续,作品主要由装置、Flash动画录像组成。《18铜人》出自多种典故。宋朝天圣年间,官方认为有必要树立针灸人体模型的统一标准,用青铜材质修铸了两个针灸铜人,分别放在医官院和大相国寺,史称天圣“铜人”。当今中国常作中医针灸教学用途的塑质人体模型,基本造型就源自天圣“铜人”。在作品现场,金江波放置一个工作台,台上就立了这样一座1米高的塑质“铜人”模型,人体模型身上布满穴位。模型一旁还摆放了一些细如发丝的针灸用针。观众根据作品提示,可随意取用这些专业的金属针,尝试操练传统的针灸手法,针针认穴,刺入人体模型身上的穴位。由于金江波在部分穴位内预设了感应装置,如果观众够幸运的话,就会触动某个穴位内的感应装置,从而启动投影机,在模型背后的大屏幕上投射出一段20秒至30秒之间的关于全球政治人物的Flash动画录像。不同的穴位,在大屏幕上激活的动画内容也不同,犹如不同的临床病例。动画主人公则分别演示为布什、普京、金正日、卡斯特罗、小泉纯一郎、陈水扁等当今全球热门政治“明星”兼“病夫”的形象。造型夸张、幽默,人物脸谱刻画有点调侃、戏谑,但每个卡通形象都在短短几十秒之内演示出人物原型的个性、喜好和狂热的政治作派,让人一眼就能辨认出那一张张日常生活中被电视、报纸等媒体无限放大、无限复制的熟面孔。当然,塑质人体模型上,也有很多穴位扎上去毫无反应,也许这些穴位在经脉分布原理上对全球政治不敏感,难以反映深层次的人类疾患。然而,随观众的即兴的互动行为而不时呈现的画面,提示出这10多位政治人物的典型病态行为和表征。这些不断重复而愈显乖张的行为和表征,透露出冷战以后人类意识形态顽症的巨大阴影,也凸现出“9·11”以来全球政治形态所呈现的一种积重难返的病态,以及充斥其中的荒谬的非理性倾向。

    《18铜人》另一层典故源自中国少林武功中“18铜人阵”,是一个普通的少林和尚很难打赢、闯过的“人阵”。“18铜人”专指一批练就一身铜皮铁骨好武艺的少林武僧。金江波用“18铜人”来调侃我们现实生活中习见的全球政治人物,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媒体影响的无所不在和随之而来的政治操控力。电视、报纸、网络乃至街头巷议,我们吸收信息的所有正规和非正规的渠道都首先充斥国际上各种政治狂热和意识形态。金江波让全球化政治信息覆盖并贯穿了塑质人体模型的全身经脉,而穴位个个与经脉相连。他这就等于把人的身体喻为全球化政治的一个舞台。只要观者拿捏的穴位精准,其中所对应的政治人物表演可以一触即发。作为中医针灸疗法的种种结果,全球政治人物形象纷纷展露出他们在热门时事话题中的表演天份。他们的身影反复不断地在遮蔽、撕裂现实政治的残酷一面。通过现代媒介,“明星”们在国际舞台上表演着可即时观看的政治,并愈来愈吸引来自全球的眼球。由此,他们所主导、代表的精神对立和文化冲突模式,取代了我们每个个体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演化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在当今注意力经济时代,全球政治人物们的形象包装和明星式的作派也顺应了放大效果,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围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干扰甚至左右了我们的正常视听。他们构成了一道横亘在我们与客观世界之间的一个新“18铜人阵”,这实际上是一道任何一个普通人难以突围而出的人墙,一个我们不得不每天都得接受的现实。

    面对“铜人”,我们通过审视政治病夫们的一幕幕病态,可以去反省病态化的全球政治。也许,也可以考虑采取另一种疗法,以独立的政治立场和话语权,身体力行,主动出击,打通他们这个新“18铜人阵”,探求全球社会的新出路。
编辑:小路  作者:佚名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版权声明:除部分特别声明外,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我站点的文章,非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版权归本站和作者共有。 免责声明:对于本站会员发布的文章、评论、留言等所引起的纠纷,皆由其作者承担,本站不承担任何相关及连带责任。
最新更新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